結果,有包括耿南仲、範宗尹、吳開在內的七十名官員當場表態,支持割讓河北和河東給大乾王朝,也就是主張棄地議和。隻有何栗、梅執禮、孫傅、呂好問等三十幾人認為不能割讓河北和河東。
另外,還有十幾個滑頭,堅決不表態。
如此一來,皮球自然而然的就又踢到了趙桓的腳下。
趙桓不想做這個決定,可身為皇帝,身為趙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趙桓又不能不做這個決定。
沒有辦法,趙桓隻能硬著頭皮決定割讓河北和河東以舒難。
於是,趙桓重新派遣趙構和王雲,攜帶禮物前去麵見李存,割讓河北和河東請和……
除了派人去議和以外,趙桓君臣在軍事上,又做了一定的部署。
除了早就在東京汴梁城四周設置好的四道總管,也就是東、南、西、北四個防區,趙桓君臣又部署宣撫副使折彥質率領十二萬大軍守衛河陽一帶的黃河,部署宣撫使範訥率領五萬大軍守衛滑州、浚州一帶的黃河。
為了以防萬一,趙桓君臣又派同知樞密院事李回為巡按大河使,率領五千精銳騎兵前往黃河岸邊巡視。
害怕前線的軍人不效力,趙桓又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大量金銀財帛,讓李回帶去犒勞守衛黃河的宋軍將士。
趙桓君臣相信,他們做了這麼全麵的防禦設施,靠著黃河天險,隻要這小二十萬守衛黃河的宋軍將士上下齊心共同努力,肯定能將乾軍擋在黃河以北……
……
十一月中旬,李存親率左、右兩路乾軍抵達黃河。
之所以耽誤了這麼長時間,是因為李存下令將河北和河東被乾軍打下來的地區的宋軍全部掃清,同時,李存又安排了大乾王朝最優秀的官員來治理打下來的地區,使河北和河東被打下來的地區徹底安穩下來,而且為了徹底占領河北和河東,李存還布置了不少軍隊在河北和河東的要害之地布防。
這樣一來,難免耽誤了李存大量的時間。
後來,李存一看,再這麼磨磨蹭蹭下去,就有可能會耽誤自己全殲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乾翻趙宋王朝了。
李存這才暫時沒有繼續和掃河北南部,率領大軍繞過磁州那一片宋軍布置重兵防禦的地區,來到了河陽這片區域的黃河北岸。
得知李存親率大軍來到了黃河這裡,折彥質不敢再守衛河陽了,而是果斷的退至黃河南岸,與率領五千騎兵趕到黃河邊上的李回相彙合。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宋軍在黃河南岸紮營,乾軍在黃河北岸紮營,兩軍夾河對峙的局麵。
此時,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已經將宋軍的情況全都給傳送回來了。
基於情報部門探明的黃河南岸宋軍的情報,不少乾軍的將領都認為宋軍準備得很充分,不能輕易過河,建議李存,讓已經爭戰了很久的乾軍將士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從長計議。
李存在看過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傳遞回來的情報了之後,教育一眾將領:“分析情報時,要注重細節,不可片麵,需知,你們所看到的情報上的每一個字,皆是前方情報人員以鮮血及生命所換得的。”
說完,李存就將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傳遞來的有關宋軍將士的來源、組成、士氣、裝備、對乾軍的恐懼程度等情報挑出來,讓一眾將領看,同時言之鑿鑿的說:“宋軍雖眾,然已多為驚弓之鳥,不足畏也。我加以虛聲,儘取軍中戰鼓,擊之達旦,其軍必變。”
李存都這麼說了,一眾乾軍將領哪敢不遵命?
這天晚上,乾軍將士,按照李存的命令,在營中敲了一夜的戰鼓。
折彥質擔心乾軍突然殺過黃河,命人一把火將河陽浮橋給燒掉。
此時,還有趙宋王朝河北、河東宣撫司的不少屬官以及河陽的地方官沒有逃過黃河,關鍵還有一萬多匹戰馬沒有逃過黃河,另外還有屬於宣撫司的眾多金銀絹帛也沒來得及運到黃河南岸去——僅被驚慌失措的宣撫司的人員拋棄在河陽黃河灘上的財物,就超過了一百萬緡。
見此,乾軍將士心下大定,也越發的佩服李存洞悉一切的目光。
轉天,天一亮,李存就讓吳璘派一支突擊隊從水淺的地方渡過黃河,然後在宋軍的背後安營紮寨。
——早在剛到黃河岸邊的時候,李存就讓吳璘派人從清河界出發,前去探尋渡河之路,同時跟當地人打聽,哪有水淺的地方可以直接過河。
結果,正巧現在是黃河的枯水期,黃河中有不少地方水都不太深,可以涉水而過。
張憲接到吳璘的命令了之後,帶著本部的破敵軍悄悄的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過河,然後按照李存的指示,在宋軍的營寨後麵紮營。
正像李存所“分析”的那樣,彆看折彥質手上擁有十二萬大軍,但這些人馬大多都是從河北和河東潰敗而南逃的驚弓之鳥,另外還有不少一仗都沒打過的新兵。
這些宋軍將士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折彥質是西軍宿將,他是種師道臨終之前推薦給趙桓的大將,算是種師道的接班人。
而且,折彥質是宋軍中少有的幾個敢跟乾軍正麵交戰的將領。
可始終戰鬥在第一線的折彥質,對現在宋軍的情況實在是太了解了,知道他自己手上的這十二萬人馬,隻剩一個空架子,根本無法打仗。
因此,見乾軍在其背後紮營,折彥質以為乾軍已經全部渡過黃河,急忙率領其直接指揮的中軍往南撤退。
其他各路宋軍,見主帥跑了,全都不戰而潰。
就這樣,被趙桓君臣視為固若金湯的黃河防線,不攻自破。
跟折彥質一塊守衛黃河的李回,聽說乾軍過河了,也急忙往南逃跑。
當李存的雙腳再一次踏上黃河南岸的土地,看見到處都是宋軍扔下的旗幟、糧草、輜重、金銀絹帛,李存霸氣十足的說:“趙宋的江山社稷是朕的了。”
李存身邊的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聽見李存這讓他們無比激動的話,紛紛山呼:“萬歲!萬歲!吾皇萬歲!”
見到這一幕,那些被李存丟進觀光團中的原趙宋王朝的官員,不少都長籲短歎,有些人甚至痛不欲生。
這些人跟在李存身邊有一段時間了,無不清楚,李存這個人,從不狂言,甚至平時言行都非常保守,很少將話說滿,所以,如果不是李存擁有十足的把握,李存不可能說出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是自己的了這樣的話。
關鍵,李存說什麼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存這次南下帶來了二十萬百戰精銳大軍,其中僅騎兵就差不多有八萬。
麵對這麼多百戰精銳,宋軍就算是在巔峰時期,都未必能戰勝得了,更何況,宋軍的精銳已經被乾軍給打成了驚弓之鳥。
關鍵的關鍵,東京汴梁城在北邊唯一的天險黃河,這麼輕易的就被乾軍給過來了,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如果快馬加鞭,這八萬精銳騎兵,一天就能殺到東京汴梁城。
趙宋王朝肯定沒機會了……
……
……
求月票!
乾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