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李彥仙將臨安城中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都殺光了,那麼西宋肯定會出現群龍無首的情況,然後就是被乾軍各個擊破。
關鍵,把全家都押上,連趙構都敢打、都敢罵、都敢弄瞎的李彥仙,真不是那種隻說不做的人。
所以,李彥仙說趙宋必亡,大乾王朝必昌,真不是狂言。
這讓不少之前還在猶豫要不要棄西宋而投大乾王朝的人立即就下定了改換門庭的決心。
而之前已經答應投效大乾王朝的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這回就更加堅定了。
另外,李彥仙也通過這些事折服了苗傅、劉正彥,拿到了臨安城中的軍事指揮權。
很快,陳箍桶、李彥仙、詹度等人就做出了以下指示:
一、堅壁清野。
將城外所有房屋和搬不進臨安城的糧食都燒毀,將城外的人全都遷入到臨安城中,同時加強臨安城的城防。
此事是強製執行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當然,所有執行此事的人,都表明,隻要他們能打退宋軍,大乾王朝會加倍償還所有人的損失。
二、沒收臨安城中所有達官貴胄家中的糧食,以及所有達官貴胄的絕大部分房屋。
這些抄沒的糧食,連同從城外運入城中的糧食,以及西宋國庫當中的糧食一塊,先按照城中人數,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分半石糧食,其餘全部統一妥善管理。
而凡是從城外進城的人,不論貧富,全都給安排住處。
詹度還做出明確的指示,房屋若是不夠,哪怕就是往衙門、往行宮裡裝,也必須要給進城的民眾安排好住處。
三、城中凡是十四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人全部編入戰兵;其餘人等,不分男女老幼,一律編為輔兵。
戰兵由大乾王朝來的和投效大乾王朝的善戰的將領統製。
輔兵由大乾王朝來的和投效大乾王朝的組織管理能力強的官吏指揮。
四、將西宋的皇室和宗室,不論男女老幼,全部捉起來,然後男女分開關押。
男人一律跟趙構一塊關押在睿聖宮也就是那座破廟裡),女人則一律關押在行宮當中。
五、對西宋小朝廷的官吏展開全麵的招降。
陳箍桶傳李存的聖旨,隻要是在這時候投降大乾王朝的人,不論之前做過什麼,全都既往不咎,若是立有功勞,一律視功勞大小就地由陳箍桶代李存進行封賞。
六、迅速組建宣傳部,大力宣揚大乾王朝的政策,以及單獨給興元府的優惠政策。
七、迅速組建憶苦思甜大會,對臨安城中的軍民進行思想教育。
八、凡是西宋小朝廷的官吏,隻要是不願意投降大乾王朝的,一律關押入獄,如果有反抗的,可格殺勿論。
在這個過程當中,陳箍桶、李彥仙、詹度等人碰到了不少問題,同樣也有不少驚喜。
主要問題有:
首先,這裡畢竟是西宋的疆土,打大乾王朝的旗號占領臨安城,還要讓這些西宋的軍民跟前來勤王的宋軍交戰,難免遭到了很多西宋軍民的抵抗。
陳箍桶等人也曾考慮過打苗傅、劉正彥的旗號,可苗傅、劉正彥等人最近沒少燒殺搶掠,名聲並不好。
陳箍桶等人也考慮過偽裝西宋甚至是趙構的旗號,可這道理不通,守城的西宋軍民為什麼要跟前來勤王的宋軍交戰?如果說是奉趙構的旨意,肯定會有人主張請趙構出麵澄清一下。撒一個謊,也許要用一百個謊言來彌補。關鍵最後十有八九要穿幫,進而失去那些將要跟他們並肩作戰的軍民的信任。
所以,莫不如就打出大乾王朝的旗號,表明臨安城中的軍民是為中國人大一統而戰,而且直說援軍很快就會到來,給臨安城中的軍民以信仰和希望。
第二個問題是,陳箍桶、李彥仙、詹度他們人太少了,因此,要想統治臨安城中的軍民,就不僅少不了苗傅、劉正彥他們這些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的支持,也少不了那些願意投效大乾王朝的西宋官吏的支持,而怎麼讓這些人支持陳箍桶、李彥仙、詹度他們,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卓越的政治智慧。
第三個問題是,有多少人是真心投效大乾王朝的,有多少人是虛與委蛇,準備找機會救出趙氏之人,甚至是想要逆風翻盤,還得慢慢甄彆,並確保絕不能叫他們得逞。
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問題還是,讓臨安城中的軍民接受大乾王朝的統治,願意跟陳箍桶、李彥仙他們一塊抵禦西宋的勤王之師的攻打。
總之,問題多多,而且都不是太容易解決的。
至於驚喜的,則是:
趙構真的想將臨安城打造成他最後的安樂窩,所以,臨安城雖然不大,但防禦設施齊全,兵甲充足其中還有不少火藥和火器),糧草充足全城的人馬敞開了吃,吃上兩年都吃不完),另外,連從城外進城的人全都算上,人口共有三十多萬,兵員充足。
李彥仙甚至都忍不住感慨:咱老李這輩子都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如果全城的軍民都聽他們的,李彥仙甚至有把握固守三年。
再加上,這次跟陳箍桶、李彥仙、詹度來的人雖然隻有三百,但刨除李彥仙的家人,其餘全都是精英。
他們中有擅長統兵打仗的優秀將領,有擅長政務和經營的優秀官吏,有擅長做思想工作的政工乾部,有擅長宣傳的宣傳乾部,還有擅長搞情報工作的武德司、親軍都衛府、軍情處的敵後作戰經驗豐富的密探,甚至還有兩個火器製造專家。
這些人可不是白吃飯的。
閒言休贅。
雖然張浚所率領的討逆大軍離興元府已經不遠了。
但禦史中丞鄭瑴曾遣人密報張浚放慢行軍速度,使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自行垮台。
而且,陳箍桶在來興元府的路上,就指揮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的密探去聯絡討逆軍中已經暗中投降大乾王朝的宋軍將領立即製造兵變,拖延討逆軍進軍的速度。
如今已有消息傳來,張浚、張俊、劉光世等討逆軍中都有兵變的,以至於討逆大軍不得不暫停在半路,先解決其內部的問題。
——這其實也是陳箍桶敢拖到現在才招降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和奪取臨安城的原因。
利用這難得的最後一段時間,陳箍桶、李彥仙、詹度等人,借著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和願意投效大乾王朝的西宋官吏的幫助,迅速又有條不紊的接管臨安城……
……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