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
既與天子\"商議\"無果之後,朝中重臣齊聚吏部衙署,就\"宗室\"出京就藩一事展開廷議。
春季的天,說變就變。
今日早些時候還是豔陽高照,眼下卻是大雨滂沱,令得逐漸有些\"燥熱\"的京師清涼了不少。
隻是外間的大雨傾盆卻是絲毫沒有影響到吏部衙署,官廳中的氣氛十分\"熱切\",身穿各式各樣的朝臣反應不一。
有人麵無表情,事不關己;有人橫眉冷對,麵露譏諷;更多的人則是臉色漲紅,呼吸急促,像是才剛剛經曆過一場爭吵。
許是知曉袞袞諸公們心情不佳,往來伺候的吏員小廝也是下意識的屏氣凝神,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實在迫不得已,要為廳中朝臣端茶送水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觸了這些朝臣的眉頭。
廳中的\"爭吵\"已是持續了一個晌午,但卻始終沒有個定論,今天這場關於是否令\"宗室\"出京的廷議,仍是無果。
所謂\"廷議\",一般是大明掄選要吏之法,規定由內閣及六部九卿的官員出席,針對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展開討論,並討論出幾名\"候選人\"交由天子做最後的定奪。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廷議\"除了掄選要吏之外,也漸漸肩負起其他的作用。
例如似眼下\"宗室\"出京這等懸而未決的事務,便可交由\"廷議\",做最後的定奪。
按理來說,\"廷議\"當由\"天官\"吏部尚書主持,但自從上任吏部尚書周應秋被天子論罪下獄之後,掌握官員升遷要職的顯赫之位便是空懸至今。
故而今日之廷議便是由三位內閣朝臣主持。
見得爭執多時仍是沒有定論,兼之已然到了下值的時間,故而坐在首位的三名內閣大學士便是不約而同的起身,不置可否的朝著周遭同僚點頭示意之後,便是在吏員的護送下,告辭而去。
雖然今日\"廷議無果\",但三人終究是\"執宰\"天下的內閣大學士,故而廳中朝臣不管心中作何感想,紛紛起身相送,唯有剛剛入朝的詹事府少詹事錢龍錫不動如山的坐於原位,望著三位閣老逐漸遠去的背影麵露得意之色。
除卻錢龍錫之外,還有幾名身穿青袍的官員同樣是在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會心一笑。
他們雖是官職不高,但卻是\"清流\"的翰林,乃是未來大明的中流砥柱。
須知,自成祖朱棣遷都之後,大明便形成了\"無翰林,不入閣\"的潛規則。
自\"寧錦大捷\"之後,朝廷關於遼東將門以及東江毛文龍的封賞便是爭議不休,雖是經過天子的\"力排眾議\",終是有所決斷,但在不知曉\"內情\"的百姓眼中,朝廷此舉卻是有些卸磨殺驢。
想到這裡,錢龍錫臉上的得意之色更甚,如若不是周遭尚有兵部尚書王在晉等人在側,怕是他已然輕笑出聲。
既然當今天子乃是\"中興之主\",似這等賞罰不公的牢騷便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三名大學士的身上。
眼下\"宗室出京\"又是廷議無果,風雨交織之下,這三名閣老\"碌碌無為\",\"主政無方\"的印象便落實了。
那\"帝師\"孫承宗是他們東林出身;劉鴻訓又剛剛被天子\"起複\",不好輕動,但從天啟朝留任至今的李國普怕是要引咎辭職了。
現如今,禮部及吏部尚書空缺,督查院向來是他們東林的\"大本營\",倘若李國普引咎辭職,他東林便可一舉奪回失地。
到了那時,他錢龍錫便會當仁不讓的入主\"內閣\",執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