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勝於物是真實存在的,在不真實的地方。
其實一番探索下來,最大的收獲之一,莫過於這地方並非現實。
雖然感覺上大概率也不是夢境,但這種場合下,意誌認知等等的力量,在事物運行間起到的作用,已經足以占有更大的比重。
事實上在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付前已經嘗試過自我說服,比如告訴自己手上其它的戒指其實也都還在。
當然結果是沒有變化發生。
正常人遇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大概率是質疑前麵猜想的合理性。
然而付前又豈是輕易自我否定之人。
很多看似不可調和的東西,其實並不一定存在本質上的矛盾。
他第一時間做的,是假設前麵結論依舊正確,同時自己的嘗試也沒問題,然後推斷有什麼元素可能導致兩種情況並存。
事實證明是有的——共識。
躲在暗處的東西被李老爺子斬傷,接著姞寧閣下留下印記,前提是當時自己的引導下,隊伍成員們一定程度上真的相信,長成的樹嬰化身了追蹤者。
但戒指的事情隻有自己知道。
這裡就牽扯到一個理論問題,那就是假設真的處於一個心勝於物的空間,裡麵的個體都可以通過意誌,把它變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那中間出現衝突了會怎麼樣?
甲認為乙死了,乙認為甲死了,最終結果是?
賦予一個意誌力的數據,然後比大小?
還是說跟在真實世界一樣,按位階而定?
似乎都有可能,那如果這時候再有一個人呢?
丙跟乙一樣,也強烈相信甲死了,情況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付前並不認為不同個體間真的會完全平等,但在他看來這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答案會是眾多認知耦合成結果,也即“共識”。
這比抽象的意誌力比拚,應該更能運作出穩定的表象。
而這也將從本質上導致,探索一定是絲滑的,因為現實本來就是由“共識”推動而來。
自己的狀態和物品完全回溯到了學宮任務前,這是任務開始時既定的信息。
而如果想要改變它,單憑自己一個個體的意誌並不夠。
更不用說位階方麵,隊員們甚至有認知上的共識作為阻力。
……
在假設出一套理論後,接下來需要做的是驗證。
而這個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李赫二人的測試。
他們根據靈魂行走的經曆,推測啼哭是由跟在每一個人身後的單獨個體造成。
這當然是靈肉分離之後啼哭聲變小的一個解釋,但在一個本就不算真實的世界,還是不難想到一些其它的合理性。
比如啼哭聲是真的無所不在的,隻不過新鮮的血肉是接收的優良天線,然後再循著聯係傳達給在外行走的意誌。
然而事實是他們剛剛有了那個念頭,老爺子的發現就很自然地排除了其它可能。
等到跟自己兩人會合,乃至後來交流救人,一番推導之下,所有人覺得他們的想法有道理的時候,跟蹤的爪牙實體真的出現了。
這些都並不能絕對說明什麼,但跟前麵說的絲滑也絕不矛盾。
有鑒於此,付前接下來做了兩件事情,一就是前麵說的鋒芒畢露,引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