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軍吏自知失言,但為了挽回顏麵,還是抽了那老軍一下,罵道:
“老革,你也來亂我軍心?先將你頭寄在脖子上,戰後來砍你。”
那老革被抽打了一下後,眉骨直接皮開肉綻,但他隻是頗為桀驁地橫了眼那不學無術的世家子一下,就閉嘴不吱聲了。
泰山軍的甲騎越來越快,尤其是那名帶頭的騎將已經衝得最前,一副猛虎下山的噬人威勢。
這種威勢自然也讓後方的盧植注意到了。
此時在北麵的一處土山上,盧植看著南麵掀起的塵土臉色微變,隨即又平靜道:
“這泰山小賊東施效顰,還要學我鐵甲騎!”
盧植之前曾在雞澤一戰用五十具裝甲騎大破青州軍,雖然後麵這些甲騎皆死,對麵泰山軍的甲騎在戰法上也和漢軍的大不一樣。
但盧植依舊固執地認為,泰山小賊在惡劣地模仿他。
隻是在盧植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泰山軍的甲騎撞上了漢軍的方陣。
因為沒有拒馬,漢軍隻是用戈矛作為抵禦,但尋常能對騎兵有效阻礙的手段,這一刻統統沒了效果。
箭矢射在甲胄上被彈開,戈矛在甲騎的衝撞下更是直接連人被頂翻。
泰山軍甲騎就像一道道犁耙在漢軍的方陣內犁出一道道血肉。
此時,盧植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了,但他還坐得做,畢竟鎮北軍可不是什麼雜兵。
果然,漢軍在開始被打得有點懵後,很快就有智將反
應過來開始調度更厚的軍陣。
原先的軍陣太薄了,所以一衝就碎。
旗語傳遞,各營開始移動,要結成更厚的軍陣。這些吏士本就是精銳,勇氣、膽氣、榮譽一樣不缺。
所以雖然駭然於賊軍甲騎的威力,但還是穩住心神聽著軍吏的指揮,編練新陣。
甚至那名接過臨陣指揮權的智將還起了個心思,直接將更有韌性的老卒調度在中間直麵甲騎的衝鋒,然後以一個更寬的陣線布置兩邊的銳兵。
這種戰術是典型的拉開縱深,等敵軍突入陣深了後,就發動兩翼直接包抄敵軍甲騎的兩翼。
此戰術甚是好用,但唯一的要求就是,阻擋甲騎的老卒要夠韌性,夠能抗。不然被敵軍殺穿了,陣就崩了。
北麵土坡上的盧植很快就發現了前線部下的舉動,他不由讚賞地對邊上的兒子盧毓道:
“你看,這就是你師兄許據。論典藏句讀,他可能不是我門下最強。但這臨陣知機卻必然是一等一。”
說著,盧植就臨場給兒子盧毓介紹著戰術的機要。
盧植這一次帶著兒子一起南下,就是要著重培養他在軍陣方麵的才能。而這一次將爆發的涉及十萬眾的戰場,是近些年來少有的大戰。
隻有在這樣大規模的合戰中曆練,才能有大兵團作戰的體悟。
畢竟隻有真實參與過一場十萬人的大戰,才能知道這類大規模合戰到底是什麼樣子,不然說再多也是無用的。
所以每一場大型戰役,皆是培養新生代將領的戰地學校。
這邊盧老兒自矜得在小兒輩麵前做起了老師,頗已經預見泰山軍甲騎的隕落了。
但他到底還是跟不上時代了,即便是他率先將甲騎合營使用,但他終究還是上個時代的將領。
所以盧植根本理解不了兩百名具裝甲騎衝鋒起來到底意味著什麼。
尤其是這兩百名具裝甲騎還是張衝專門挑選的天賦異稟之人。
隨著漢軍的變陣,最前衝鋒的那名泰山軍甲騎將敏銳的感覺到了危機。
他直接喊了一聲:
“陷陣”
然後就有一隊五十人的甲騎衝了上來與他並肩衝鋒。
此將依舊居最中,使一把纏絲鐵槊,怒馬橫槊,在漢軍陣中衝殺不斷,所向披靡。
憑此萬夫之勇,這五十人的陷陣甲騎就好像一把鑿子深深得鑿入漢軍的陣內,宛若鑿心。
漢軍兩冀的弩手也開始箭如飛蝗的回擊。
顯然他們之前發現弓箭的平射根本對甲騎產生威脅,所以換上了威力更強的手弩。
這個時候,泰山軍的甲騎才開始出現了傷亡,時不時見到一些倒黴的,不是被弩箭射到眼睛,就是箭矢透過甲片的細縫鑽入戰馬的肌體。
但更多的甲騎卻在箭雨中毫發無損,繼續隨著最前麵的騎將決死衝鋒。
此時,最前頭的那名騎將已經殺得渾身浴血,但越戰越勇,那勇戰之心感染著甲騎們熱血酣張,大呼痛快。
這裡的肆血感染著定亭壁的楊茂。
他雖然不知道那名橫勇十絕的騎將到底是誰,但依然不妨礙他為其鼓氣。
他搶過鼓槌,大吼一聲:
“為我泰山神將喝!”
說完,就親自擂出拜將鼓的鼓點。
那些鼓手們也紛紛學著楊茂的樣子,開始擂鼓。
這片戰場就是這麼騎將的拜將之所,他將在敵我無數人的見證下,登臨此世最絕巔的武士之位。
他的威名也將隨著這一次戰役,留名青史。
“他到底是誰?”
此時的北麵土坡上的盧植終於站起來了,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但沒人能給他答案。
但這個時候,前方戰場突然山呼海嘯,然後盧植麵色發青地看著那一麵“許”字將旗緩緩飄落。
大纛被斷,這意味著自己的愛徒許據戰死了。
許據,這名本該在曹魏做到一方大將的士大夫,就這麼隕落在定亭了。
這個時候,盧植再無名帥的雍容,他再一次怒喝:
“這到底是何人在衝我陣?”
這一次,有人給了他答案。
隨著斬將奪旗結束,戰場上無數噪音漸漸彙成這樣一句雷霆萬鈞:
“常山趙子龍”
“常山趙子龍”
……
何等樣的人,何等樣的功威,何等樣的勇力。
這一刻,所有的光都聚集在那名叫常山趙子龍的騎將上。
這一刻,這一幕,必將留名青史,成為千年以降億萬人心中的夢。
因為他叫趙子龍。
給不了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的名場麵,但好歹來一個兩百甲騎衝五萬的史詩場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