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泰山軍厲害,是虎狼,但蘇仆延卻是不信。
用他的話來說,他們在遼東出獵哪次不獵些虎豹?漢人又如何,他又不是沒和漢人一起並肩作戰過。
但現在蘇仆延信了,當他喝著肉湯,唱著胡歌,要和部下們一起載歌載舞的時候,泰山軍殺來了。
這該死的泰山軍,從哪裡冒出來的,又為何專盯著本部大人殺!
真惹惱了咱蘇仆延,咱們就來個魚死網破。
這時候,邊上的護帳武士大喊
“大人,那些漢人又殺上來了。”
蘇仆延一個機靈,隨便點了一個護帳武士下令
“你,對,就是你,帶一隊人去攔著他們。活下來,賞你兩落。”
說完之後,又繼續馬不蹄停向東逃竄。
……
“啊嘁!”
黃纓兜鍪下的徐晃騎在戰馬上,忍不住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
他邊上的騎將徐商忙關心道
“校尉,怕不是受了風寒了吧。”
說來昨日那場秋雨雖然小,但確實讓泰山軍吃了不少苦。除了使得本就難行的野路更濕濘外,還造成了泰山軍一些減員。
後麵的突騎部隊還好些,像徐晃的飛虎軍作為全軍排頭,本就要負責哨騎探查,而一奔馬一出汗,再加上雨淋可不就要病倒嗎。
但這份煎熬到這裡都將結束了,天可憐見,他們這邊剛出穀口,就在平岡曠野上看到了烏桓人。
本還以為自己行動被發掘的徐晃很快就意識自己是撞進了烏桓人的營地了,於是隻簡單將情況送回後方後,就帶著所部發起了進攻。
泰山軍本就披甲整齊,又占據突然性,所以剛一衝擊,就將遼東部的烏桓人殺得血崩。
直到現在,徐晃就一直帶著部下不斷砍殺,而沒有遇到任何成建製的抵抗。
所以戰機如此,徐晃還在乎自己是不是風寒?
他高呼一聲
“讓弟兄們都殺起來,一直追著人團最密的地方殺,不能讓這些烏桓人反應過來。”
他身邊的眾騎士紛紛高呼,然後三兩個就一起,繼續追殺了。
很快徐晃他們就殺到了一處壁壘附近。
看著原木製成,用泥巴糊起來的壁壘,徐晃皺著眉不動。
這時候他邊上的徐商勸道
“校尉,這處地方險要,咱們還是先放過留給後麵的兄弟部隊,咱們還是直接去追殺那些烏桓人。”
徐晃搖了搖頭,指著這處壁壘道
“這地方扼守進入平岡的穀口,如果不拿下,我方大軍長蛇行軍就容易被其攔腰截斷。咱們為將者不是尋常吏士,眼裡如果隻有軍功,就不能看清全局。”
徐商受教,然後就主動下馬帶著十幾個披甲騎士先行探壁。
隻見這一處壁壘此刻靜悄悄的,在外麵喧鬨的戰場追擊中反差更為強烈。
從遠處看,這壁壘好像緊守著的,但真到了近前才發現這壁門是虛掩著的。
徐商扭頭看了一眼後麵,見徐晃正帶著人上來,忙讓人進去將壁門推開。
在吱吱呀呀的艱澀聲中,這處大門為泰山軍洞開了。
徐晃騎著馬,帶著飛虎軍的騎士們緩緩入內。
這處壁壘是典型的漢民風格的壁壘,有亭有院,應該是避居塞外的漢人們修建的。
但現在這裡卻呈現出一股死氣。
沒有犬吠、沒有雞鳴、甚至連人味都聞不到。
徐晃突然聞到了一股濃烈的血腥味,心裡一沉,隨後踱馬順著氣味往壁壘深處走。
邊上的騎士們見徐晃還要上前,忙騎著馬從兩翼護住了徐晃,然後萬分謹慎的看著兩邊的屋舍,生怕這是一個陷阱。
這壁壘建造時肯定是沒有規劃好的,要不就是後麵人口多了,總之這一路徐晃他們七拐八繞的才來到這壁壘的中央,一處草場上。
徐晃這過程中臉一直板著的,因為他猜到了自己一會可能要見到的是什麼。
不論是那濃重的血腥味,還是那草場上空盤旋的成群的烏鴉,皆已說明了一切。
但即便如此,當徐晃真的走到這裡的時候,內心的憤怒已經完全燃燒起來了。
隻見這裡滿是屍體,從他們的發髻來看,完全就是漢人。這些人臨死前都被捆住手腳,表情猙獰而扭曲。
徐晃的憤怒已然升騰,但他還是下麵仔細觀察著這些人的屍體,從他們的傷口,到姿勢,皆看得不差。
直到這個時候,徐晃低沉下令
“上馬,追那些畜生。”
但另外一個騎將,也是徐晃的愛將,高敖擔憂道
“校尉,這些人的屍體已經發硬,應該死了有一段時間了,咱們現在追,還追的上嗎?”
高敖此人雖然加入徐晃的飛虎軍還沒有多久,但徐晃卻非常看好他。
這份賞識一方麵是因為他的兄長高番是中人亭大戰中唯一一個主動向王上衝鋒的勇士,另外一方麵則是高敖這人很愛動腦,這一點就和徐晃很像。
但聽了高敖的話後,徐晃搖了搖頭,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首先,這屍體雖然僵硬了,但卻是頸部、麵部開始發僵,這就說明這些人死的時間並不久。”
隨後徐晃又伸出一根
“然後你們再看在場的屍體,幾乎都是男性,即便有女性也是那種老叟,像這樣的一座塢壁,男女不可能是這樣的。所以那些畜生一定是掠了女子走,定然走不遠。”
最後的最後,徐晃突然暴喝一句
“殺我漢民就這想這樣走?即便是他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擰下他的頭,所以與我一起追擊。”
眾人義憤填膺,紛紛上馬,向著馬蹄密集的方向追殺而去。
……
從平岡到柳城的通道上,一條奔流入海的大河川流其中。
這條大河名叫渝水,又因川流白狼縣也叫白狼水。
此河現在名不見經傳,但日後這條河將改名為大淩河,影響著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危亡。
而在大淩河從平岡到柳城的這條河段,因為兩邊是群山,所以也被稱為大淩河穀地。
而數千年前,影響整個漢人意識圖騰的龍山文化就是在這片穀地中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