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飛虎軍在半拉山的六百餘騎皆被徐晃聚在了剛剛挖掘的現場。
這裡,一個數丈深的地洞就在徐晃腳下。
而他邊上的則是之前幾個負責挖掘地下水的吏士,這會正茫然的看著大夥。
等大家都聚齊了,徐晃用一種大事完成的語氣對眾人道
“弟兄們,在這裡,我要和你們道歉,因為我騙了大夥。”
此言一出,在場的飛虎軍吏士們一陣嘩然。
要不是麵前的是他們尊敬已久的校尉,大家早就七嘴八舌問起來了。
但這會,即便心中有一萬個費解,眾人還是翹首看著徐晃,希望徐晃把事說明白。
於是,徐晃就和眾人講了這樣一件“事”。
從徐晃的講述中,在場的飛虎軍吏士們才知道他們此行突擊這般迅速竟然還有這樣的隱情。
原來他們這一戰竟然是要斬殺塞外的龍脈,斷絕此地龍氣的。
用徐晃的話講,他也是臨戰之前被王上喊去委以重任。
就說到去年出了個四星連珠的天象,在星圖上正對應於屬二十八宿的箕宿和尾宿之間。
而天上的事總和人間息息對應,那星象中的箕、尾,正對應著東北。
然後天下就開始有人說將有神人從燕地產生,彼時泰山軍還未完全占據燕地,所以這言論還說的比較多,後來等泰山軍全占幽冀,這種話也就沒人再提了。
但徐晃和眾弟兄們道,原來這一次他們征遼就是因為祭孫在銅雀台望氣,見到東北塞外有龍氣形成,正蟠結成雲。
祭孫在大賢良師、人、地公以及神上使馬元義皆死後,就成了太平道的最德高者,開始負責泰山軍的祭祀一事。
現在徐晃拿出祭孫來說事,就更讓在場的飛虎軍吏士們信服了。
這還沒完,接著徐晃又指著腳邊的地洞,又指著邊上徐商捧著的龍形玉器,高聲道
“而現在,我等算是大功告成了!”
然後在場人才知道,那地洞下就是這片塞外土地的龍脈所在,而孕育龍脈的就是那一捧龍形玉器。
知道這個消息的徐商,差一點都拿不住這個玉器了,忽然就覺得這玉器有千鈞重。
千萬彆覺得這些人不信,這些人可太信了。
彆說本朝就是一個講究讖緯的時代,就是在始皇帝時期也是如此。
每見到人家都說,當年始皇東巡,有望氣者雲“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然後人家始皇帝就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就是壞此地龍氣。
而在後世,那孫吳最後一個皇帝孫皓,也因為望氣者雲荊州有王氣,於是人家孫皓遷移到了武昌,又遣使者發民掘荊州界大臣名家塚與山岡連者以厭之。
這就是天人交感的時代,神文大行的時代。
此刻,在場吏士們無一不心潮澎湃,心中的種種困惑也得到了解釋。
為何王上一定要征遼,為何校尉偏偏就要深入追擊,原來都是為了斬獲這東北的王氣啊!
在場眾人忽然就有了一種完成天地間最頭等的大事的神聖感。
見在場人皆肅穆起來,就是徐商、高敖也是如此,即便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編造的徐晃,也有了一陣恍惚。
好像這一切真的就是他說的一般。
最後徐晃又複雜的看著那猶自帶著土氣的龍形玉器,對眾人道
“我們現在雖然完成了王上交代的任務,絕了胡人的氣運。但隻有將這玉器送到王上手中,這份氣運才能加之在我們漢人手上。所以我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說到這裡,徐晃屏氣斂息,然後猛然長呼一口氣,就對在場所有人道
“所以我命令,此戰我軍務必要守住這處山地,一直等到王上的援軍到來。即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都要守護好這龍形玉器,不使得再落入胡人之手。”
在場的飛虎軍軍吏皆是有一定身份和榮譽的騎士,他們對精神的看重遠遠高於生死。
於是,一雙雙堅毅的眼神,無不回答著徐晃,他們定用生命守護住漢人的氣運。
也因為此地有龍氣,在場人也將這處半拉山,稱呼為“龍山”。
就這樣,龍山守衛戰,正式打響。
……
山下的烏桓人自然不知道,他們眼裡的半拉山突然就被更名為龍山了。
他們正督促著漢人徒隸們,趕緊打造箭矢和牌楯,以為後麵攻山之用。
這些烏桓人也不敢讓這些漢人徒隸們上前線,深怕這些人臨陣倒戈,所以將他們皆安置在大淩河以南。
有大淩河阻隔,這些漢人徒隸們即便有心投山上的泰山軍,也隻能望河興歎了。
在大淩河以南的一處坡溝下,兩個不著寸褸的人影正哆哆嗦嗦的坐在荒草間咒罵著那些該死的烏桓人。
這兩人即便赤裸,但依舊將頭發用一節粗木棍給束著,和北岸那些辨發的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