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凶暴者非是他人,正是董卓的親侄子,董璜。
董璜年紀不大,隻有二十二,卻完完全全是董卓的翻版,隻是他沒翻到董卓的狡,卻隻有一個“桀”字。
其人少年時就喜歡用彈弓打人取樂,未及冠就已到了在道邊殺行人取樂的程度了。
當時董卓知道後,就想殺掉這個侄子。
他自己本人雖然酷烈,但看到董璜這種動不動就殺人的,也會發怒。
但後麵就是董卓的母親勸住了董卓,說董璜雖然性情暴躁,但大了後一定會是一員驍將,能幫助到董卓。
董卓被說動了,又想到畢竟是兄長唯一的兒子,於是就作罷了。
而之後,等董璜入軍中,果然成了一名驍將,其人武藝超凡勇猛過人,董卓甚愛之。
後麵隨之入宮,雖然屢教不改,常掠人殘殺,但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之後,董璜還被董卓任命為典禁中的中軍校尉,執掌宮禁。
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此人酷暴之名馳於內外,所以朝臣就是覲見劉協的次數都少了不少,深怕莫名其妙就被此董家凶犬掠去暴打。
而董璜果不負其威名,竟然真的敢當朝暴起,打撻朝廷元老。
但他打的趙溫也是德高望重,也有一批門生在朝,此刻見老師被打,即便忌憚董璜凶名,他們還是衝了上來,護住趙溫。
不這樣做不行啊,他們作為趙溫的門生如果不做點什麼,那下了朝就是他們身敗名裂的時候。
這些人都是世家子弟,死可以,名是萬萬不能損的。
但董璜是什麼反應?他沒想過給這些人一個台階,順勢將這事揭過,反而更覺得這些人是死了心了要和他們董家乾。
可憐他叔父為大漢鞠躬儘瘁,現在地都下不了,臨死前就想封個王也要被這些顢頇公卿給阻擋。
董璜又想到一些賓客、舊部日常發的牢騷,說什麼這大漢不是董家扶保下來的嘛?那些公卿除了有點名氣,還有什麼?不如殺了。
想到這裡,董璜凶氣越發炙熱,他將目光看向了殿外站著的一名執金吾的武士,就想走過去奪來金吾大棒,非將這些人腦殼全開了不可。
但董璜的凶氣卻落在一人眼裡,知道自己再不出列製止,可能這前殿真的就要爆發一場血殺了。
歎了一口氣,此人隻能出列,悶聲一句
“好了,金殿重地,陛下麵前,不是你們能放肆的。還不都退下!”
此人一出口,正要出去搶金吾大棒的董璜停住了,他看了看這人,然後又看向後麵的李儒,見他搖頭,終究是唾了一口氣然後憤憤回去了。
而那些趙溫的門生見這凶虎真的被勸走,一點不敢耽誤,忙抬著趙溫回到了隊伍。
其實趙溫被傷得不重,董璜再凶,當時也隻是教訓趙溫的意思,並沒有想要他的命。
但當朝被打,他這老臉實在難看,所以眼睛從頭到尾都閉著,全當眼不見心不煩。
嗬斥董璜的,正是他的另外一個叔父,董旻。
在董卓身體有恙後,董家明麵上的話事人就是董旻。
其人作為董卓的親弟弟,本就是董氏壯年中輩分最高者,再加上他與小皇帝的關係和睦,一直是小皇帝與董家之間的橋梁,所以深得內外之心。
而董璜即便也有自己的心思,但還是不敢當眾忤逆了董旻。
這邊,嗬斥完了侄子,看著上頭小皇帝期冀的眼神,董旻內心也是左右為難。
小皇帝知不知道兄長要請封秦王的真實含義呢?以他對小皇帝能力的了解,怕是知道的。
兄長是要死了,這一點常見董卓的董旻是很清楚的。
所以他明白兄長的意思,其實就是給自己還有侄子們一個保障。
兄長以前是有兩個兒子的,但他們一個死在黨錮之亂中,一個隨兄長死在了軍中。
後來入朝做太師後,生活穩定了,又生了幾個,但現在都年齡太小了。
董卓雖然是要死了的人,但腦子一點不昏聵,他知道在這樣的局麵下,他的權力和地位隻能傳給弟弟董旻。
無他,就是因為董旻是董家年紀最大,威望最高的。有他在,董家還能壓住那些涼州悍將,要是強行捧自己幾個齒齡的兒子上位,那是害他們。
所以,董卓對董旻幾乎是無話不說,這一次謀劃封王的心思也和這個弟弟講了。
的確,董卓確實是沒有篡漢的心思,因為他看見了當年王莽的結果。
他董卓有王莽當年的威望嗎?他董家有王氏當年根基深厚嗎?如今天下又能比得了漢之權威嗎?
王莽當年都是身死族滅,他不覺得自己篡漢自立後能有好結果。
但董卓同樣有自己的危機感,那就是作為大漢的外戚,能有幾家善終的?可能也就是陰家有個好結果,就是馬家不也是有一番折騰嗎?
而董卓又很了解小皇帝的為人,知道這人刻薄寡恩,那個劉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都覺得是他董卓要讓劉備出京鎮西,但不還是小皇帝自己扛不住壓力,要拋棄劉備的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可憐這劉備的確是忠心,他一個前漢中山王之後,血脈不知道比當朝的這些宗親要疏遠了多少,卻要把命送了。
哎,就那麼點名分,玩什麼命呢?
所以董卓知道,一旦自己死了,那董家經營起來的勢力就會樹倒猢猻散,而以劉協的為人,到時候他們董家還能好?
還是那句話,他董卓好不容易有了後,不想百年之後,做了沒人供奉的孤魂野鬼。
所以董卓必須在自己死之前,就將這些隱患給清除掉,不然以他弟弟綿軟的性子,肯定是要在小皇帝手上吃虧的。
那該用什麼辦法呢?
外戚的權力是不穩定的,說到底他還是依附於皇權。一旦董太後不在了,他董家還算哪門子外戚?
而篡漢他董卓又不願意,無論是理性還是感性都不太能接受。
所以想來想去,唯有請封秦王這一條。
雖然這王位還是天子封的,但在這封國中,他們董家才是權力中心,他們董家統治大雍州之地,那就是名正言順。
反倒是天子會成為虛君了。
董卓想來想去,就覺得隻有這一條可以在董家和漢家之間找一個平衡,也讓他董卓全忠孝的兩難。
如此,他就將這些想法全部告訴了弟弟董旻,而董旻雖然覺得對不住天子,但到底還是傾向於兄長的。
畢竟兄長說了,他百年之後,這秦王之位雖然會被他的兒子繼承,但他生前的一切權柄都還是會留給他的。
也就是說,董旻將代替董卓,權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