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降龍十八掌乃丐幫之絕學,與打狗棒法齊名,但隨著丐幫的沒落與消亡,這兩門絕學也隨之失傳。
鄭母誤以為夜星宇是丐幫傳人,倒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有根據可循。
不過,丐幫早已消失滅亡,哪還有什麼傳人?
現在的大街上看不到一個叫花子,再窮也能領個低保,不至於當街乞討,政府也不允許。
就算還有丐幫存在,也沒人會使打狗棒法和降龍十八掌,就連近代最有名氣的第五十二代丐幫幫主,人稱“蘇乞兒”的蘇燦,其拿手絕技也不是掌法和棒法,而是醉拳。
說起丐幫,這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古武門派,號稱“天下第一大幫”,起於唐末,興於兩宋,亡於晚清,至少有上千年的曆史。
但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以乞丐和流民為主要成員的團體組織,派彆繁多,各成一係,其中不乏好武之人。
到了唐朝末年,出現了一個名叫莊義方的武林高手,他原本是黃巢手下的大將,受黃巢之命籠絡江湖上的英雄豪傑,於是便聯係了當時的幾個民間幫派,將他們聯合在一起,以“丐幫”二字命名,效力於黃巢的起義大軍。
不過,黃巢起義最終失敗,莊義方誓死不降,自刎而死,但由他所創立的丐幫卻傳承下來,成為一股勢力龐大的江湖力量。
據說,莊義方智勇卓絕,武藝高強,精擅棍法和掌法,棍法名為“打狗棒”,掌法名為“降龍掌”。
也正是憑著這兩套驚人武功,莊義方技壓群雄,才得以當上丐幫的首任幫主。
世人皆以為,打狗棒和降龍掌都是由莊義方自創,其實隻說對了一半。
這兩套武學,根本就是兩種風格,打狗棒以巧招變化聞名,降龍掌以樸實無華著稱,很難相信它們出自同一人之手。
事實上,打狗棒的確由莊義方自創不假,而降龍掌卻來自於高人傳授,隻因莊義方從未對他人提起,所以才沒有人知道。
而那位創出降龍掌的世外高人,正是彼時轉生的夜星宇。
他深明易道之理,通曉陰陽變化,便以《易經》為核心,創出了一套掌法絕學,不是叫“降龍掌”,而是叫“陰陽掌”。
正所謂大道至簡,大巧不工,這套掌法招式簡單,好學易記,但想要練好卻不容易,需要極為深厚的真氣內力,不然就是空架子。
其精要之處全在運勁發力,憑掌力強猛取勝,每出一掌均有排山倒海之力,以一力降十會,克製一切花裡胡哨。
眾所周知,易經有六十四卦,而這套掌法也有六十四掌,原本的招式名稱全以卦象為名,例如:天風姤、山雷頤、風天小畜、澤天大壯……
另外,易經之卦分陰陽,此六十四掌同樣有陰陽剛柔的區彆,既有至剛至陽的“乾為天”,亦有至陰至柔的“坤為地”,而絕大多數,則是陰中帶陽,陽中有陰,陰陽相濟,互為補充。
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夜星宇將這套掌法傳給了莊義方,但他沒有傾囊相授,隻教了一半,也就是屬性為陽的那三十二掌。
並且,他沒有說這是“陰陽掌”,更沒有提到招式名稱,隻告知對方,這套掌法出自於《易經》,看似簡單無奇,實則威力無窮,若能練到極致,便有降龍伏魔之威能。
不過,莊義方內力有限,並非絕頂高手,三十二掌隻學會了二十八掌,對於剩下四掌一知半解,始終沒有練成。
後來,他自己給這套掌法取了個名字,叫作“降龍掌”,並以《易經》中的四字詞句為招式名稱,如:飛龍在天、亢龍有悔,潛龍勿用,見龍在田……
北宋時期,降龍掌傳到了第九代幫主蕭峰手裡,因為其性格原因以及自身理解,他將原本的二十八掌化繁為簡,去掉其中十掌,隻餘十八之數,並因其大戰武林群雄,莫不能擋,從而使“降龍十八掌”威名遠播,武人皆知。
經過蕭峰的刪減合並,去陰獨陽,“降龍廿八掌”變成了“降龍十八掌”,看似威力更增,掌力更雄,其實已失去了原本陰陽相濟的味道。
此後,降龍十八掌便被譽為“天下第一掌”,剛猛無儔,威力奇大,無堅不摧,無固不破。
到了南宋末年,丐幫的十八代幫主洪七公將降龍十八掌傳授給郭靖,而繼任幫主黃蓉隻學到了打狗棒法。
郭靖與周伯通是結拜兄弟,他從後者那裡學到了至陰至柔的七十二路空明拳,又勤練九陰真經,最終使得降龍十八掌陰陽相合,回歸本質,並修煉到更高一層境界,超越了全盛時期的洪七公,近乎天下第一。
之後,郭靖將自己所理解的降龍十八掌傳給了徒弟武氏兄弟,可這兩人都是草包,隻練會一個空架子,卻發揮不出威力,白白辱沒了“天下第一掌”的名頭。
徒弟不爭氣,郭靖便隻能另尋傳人,又將降龍十八掌傳給了自己的女婿耶律齊,但耶律齊隻練成十四招。
自從郭靖戰死襄陽之後,降龍十八掌的傳人便一代不如一代,始終沒有一個能練全這十八掌。
更可笑的是,傳到了第二十四代丐幫幫主史火龍手裡,他內力跟不上,卻偏要強練,好不容易練成十二掌,卻走火入魔,半身偏癱,最後被人打死。
有一點值得一提,到了元末時期,明教教主張無忌從倚天劍內獲得了郭靖藏於其中的《降龍十八掌掌法精義》,但他身懷多種神功,便沒興趣修練。
再之後,野心勃勃的朱元璋竊取了勝利果實,在推翻了元朝統治之後,便以“明”為號,自己當上了皇帝,甚至因為內心深處的忌憚,反過來鎮壓明教,並且還想除掉張無忌。
張無忌雖是絕世高手,但缺乏魄力,優柔寡斷,不願與朱元璋爭鋒,使天下再生禍端,於是便攜妻趙敏遠走海外,不知所蹤,而降龍十八掌亦從此失傳,再無後人得以習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