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支運輸船隊來到東海,主城到東海的航線算是徹底貫通了,船隊帶來了楊爍他們最缺少的彈藥還有建築材料,東海鹽場的建設終於恢複了正常。
而楊爍則是一直在考慮,鹽場建成後材料的運輸問題,是從外麵往這裡運輸材料,還是把鹽場產的鹽運輸出去。
不過考慮到部落到處都需要鹽,還是把這裡的鹽送出去比較好。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情,楊爍現在一心一意正坐在海邊磨玻璃。
從這次殲滅海龍的戰役來看,部落非常缺少偵查手段,無論是追擊還是追蹤,部落已經有了玻璃,所以楊爍想搞個望遠鏡出來。
現代望遠鏡一共有兩種結構,伽利略望遠鏡和開普勒望遠鏡,區彆就在於目鏡一個是凸透鏡,另一個是凹透鏡。
兩塊透鏡組裝起來,中間根據焦點設置適當的距離,就能實現望遠的作用。簡單的邏輯,就能大大提高人們的偵查能力,如果在戰役開始的時候部落艦隊就裝備了望遠鏡,在後麵追蹤海龍的時候會省下大量的力氣。
磨玻璃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活,這東西危險得很,碎裂的玻璃粉末如果刺入皮膚中是非常難清理的,隻能小心小心再小心。
除了工作當中的危險性,還有精準度,透鏡磨出來是也測量焦距的,如果透鏡的表麵不光滑,光線照射進去會產生大量漫反射,最終導致光線損失,而就算表麵足夠光滑了,還需要較為完美的形狀讓所有的光彙聚。
所以楊爍連著磨了好幾天,身邊的玻璃損壞了一塊又一塊,能達到要求的根本沒有多少,在他一邊,是一根打通的竹筒,玻璃外邊緣卡上木塊就能放置在裡麵,用來調整距離,幾天下來,最終讓他組裝出來兩根單筒望遠鏡。
這東西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全都是勞動力堆積,隨著磨玻璃的次數增加,楊爍的手藝也越來越好,兩個單筒望遠鏡雖然簡陋,也達到了百十米的望遠程度,如果站立在桅杆上,在廣闊角度的加持下,整艘船的有效探測距離在方圓兩百米左右,大大加強了船隻的偵查能力。
既然想到了望遠鏡,什麼放大鏡凹透鏡就一股腦兒全都搞出來了,尤其是放大鏡,讓外出族人的取火方式又多了一種,大多數情況下,通過放大鏡聚焦取火,幾秒鐘內就能成功,省時省力,而且比火折子存放更加簡單。
除了取火這種用處,放大鏡更是各個實驗室的標配,隨著部落科技的進步,眾人觀察得也越來越細致,很多時候肉眼已經很難分辨一些東西,放大鏡的應用直接解決了這一難題,而除了放大鏡,楊爍又給所有實驗室送去了同樣劃世紀的發明——顯微鏡。
顯微鏡這東西和望遠鏡的原理基本上一樣,兩塊放大鏡放置成適當的距離,而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更大,通過對物體進行切片,再用光源透射進行觀察,足夠觀察到極為細小的東西。
現代社會,顯微鏡的發明標誌著微觀世界的第一次揭露,原始部落中,顯微鏡的發明同樣如此,雖然人們早已經知道了微觀世界。
得益於楊爍曾經的教學,無論是生物學科還是物理化學學科,所有人都已經接受了存在微觀世界這樣的理論,並且在生活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而此刻,顯微鏡的問世,讓人們第一次通過肉眼觀察到了這一切,整個部落又掀起了一股觀察的浪潮。
“這就是酋長說的植物的細胞壁嘛!和一個個方格一樣!竟然真的是這樣的!”
“哇!怪不得酋長一直不讓我們喝生水,原來生水裡麵有這麼多的微生物,還在動呢!你們看看!燒開的水裡這些東西都是死的!”
“哇!這就是紅細胞嘛!和一個塌了的餡餅一模一樣!”
......
從顯微鏡問世的那一天起,部落突然興起了一個新興職業,微觀職業畫師。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連楊爍都沒有想到,原本給部落報社工作的畫師現在工作之餘天天架設著顯微鏡一個勁兒地觀察,把顯微鏡
植物微觀圖,具體又分類成各種植物,動物微觀圖,其中又有各種器官組織,水的,沙子的,什麼能看就畫什麼,前前後後加起來,都能構成一本大百科全書了,楊爍索性直接全都收購了,一起交給部落印刷,正好給學生們當教材用。
凸透鏡相比較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透鏡,凹透鏡,在工藝上來講就有點難了,在一塊玻璃中間磨出一個凹陷來,還要達到和凸透鏡一樣的光線折射,楊爍花費了幾天改進磨具才最終完成了凹透鏡的開發。
凹透鏡,這東西在現代應該是眼鏡上用得最多,當然,在原始部落,也是一樣的用途。
這個也怪楊爍沒有反應過來,部落從建設之初就有著各種工藝,族人們也在長久的工作中產生了越來越明確的分工,很多時候,手底下的工作都是需要全神灌注的,鐵匠打鐵,一些細小零件的打造就特彆費眼睛,部落族人在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加上部落油燈昏暗,幾年下來,很多工匠的眼睛都或多或少有近視的現象,凹透鏡的出現,讓工人們的眼睛總算有了放鬆的機會。
不過楊爍明顯沒有控製度數的手藝,隻能大體上磨出一個凹透鏡來,給工人們使用,長久以來已經適應了稍微模糊點視力的工人們戴上眼鏡的一瞬間全都瞪大了眼睛,沒有人能抗拒眼前一亮的感覺,瞬間所有事物就清晰起來了。
不得不說,一個原始部落中多了很多帶著眼鏡的原始人,這一幕怎麼看都有點魔幻,學者們帶著眼鏡拿著書本,倒還真有點學者的樣子。
兩片玻璃給部落帶來的改變還遠不止如此,楊爍最後拿出來的一項發明,直接讓整個部落震驚,嘴巴都合不上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