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隱居地球,鎮諸天神魔!
許仙介紹三個看家護院的神獸認識後,就不再管祂們,回到了三樓主臥。
淩晨四點半,正值黎明最寒冷黑暗的時候,許仙站在窗前,看著魔都廣袤無垠的黑夜發呆。
今夜再見葉玥大人,許仙的心情本來挺好的。隻是這麼多年後,又見到了已成神隻海神娘娘的林默,許仙的情緒終究寥落。
許仙與林默相識於宋趙匡義統治時期,早於偶遇歐陽修,離陪蘇軾去黃州也早一百多年,那時候世間也還沒有白素貞這個人。
彼時許仙孑然一身,寡淡冷漠,遊曆世間,在海邊一個風景如畫的島嶼上落腳,開了個小私塾給漁家子弟們識字講經。
湄洲島不算很大,幾個小漁村加起來也就兩三百戶人家,其中識得文字的人更是稀少,而林家便是識得文字的,偶爾有所往來,許仙便認識了林家的女兒林默。
其實林默很有名又很活潑好動,長居湄洲島上的人想不認識她也有點難。
林默有名開始時是因為她的家世和姿容。
林默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宋朝莆田九牧林家後裔,是當地的望族。
何謂九牧林氏?宋初趙匡胤時,林氏鼎盛,有九子先後為知州(相當於省長兼省委書記)牧守一方,世稱“九牧林氏”。
林默的父親林惟愨雖然未曾中第為官,但是在湄洲島上也是名門大戶了,素有善名,林默作為林家長姐,兼且自小聰穎異常,又長得清秀可人,自然名聲便傳了出去。
而且林默跟一般閨閣女子不同,她父母篤信佛宗,林默少時又受了佛門高人指點,言稱此女自有造化,因此林惟愨對長女並不很約束。
林默少時逢到天災便常陪著父母施粥救濟受災漁民,長大後又活潑好動,帶著個貼身丫鬟在島上到處跑,到十六歲時倒是已經把湄洲島各個漁村走了好幾遍了,跟不少漁民都算熟的。
其時趙家剛謀篡了後周柴氏的江山不久。可畢竟皇位來得不正,趙匡胤想到的辦法,就是借用道教的影響力,大肆宣揚趙家天下是君權神授的。繼位的趙匡義的皇權正當性也在“斧聲燭影”的陰影裡晦暗不明,因此也借了“金匱之盟”和道教帝君的名頭。而兩位皇帝又執有“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可予權以丘八”的國策。
因此宋朝道教和儒教地位尊崇,釋教不彰。
釋教走不通朝廷上層路線,便換了民間開花的策略,在神州遍地撒網廣收門徒。
觀音也是在沿海到處顯靈,尋找有錢有勢或識字有慧根的,各種點化俗家弟子,每人教了幾招就打發了,就跟做風險投資一樣。
林默便是如此做了觀音上千徒弟中的一個。
彼時十六歲的林默初學釋教神通幾年,如見天書,懵懵懂懂,不得其意,還沒有後來那種神異的表現。
而她出身望族,又沒有什麼嬌氣和架子,且好奇好學,和島上的漁民們混得熟悉了,跟漁民學了許多海上的經驗知識。知道誰家有困難,林默也會主動相助,因此全島的老老少少和未婚男青年都很喜歡這個美麗颯爽的林家小娘子。
但是林家畢竟是名門望族,真正對林家長女敢有想法、能有想法、配有想法的人倒很少,這其中自然沒有當時名叫葉浮生的私塾先生許仙。
許仙當時一個外來人員要在島上落腳開私塾,按規矩自然要去“拜碼頭”,就是去拜會島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也就是林默的父親林惟愨。
一番閒聊和試探下來,林惟愨已覺出這是有真本事的先生,對於許仙在島上開私塾教化百姓自然是非常支持,於是便將林家大院邊的一處舊宅低價租給了許仙辦學堂。
湄洲島上少來外人,更何況是個讀書人,而且還是讓父親林惟愨稱讚的人物,好奇的林默於是某天下午便去了許仙的私塾,旁聽了下許仙給小朋友們講課。
“葉先生您講得真有意思。”散學後林默向許仙揖禮稱讚道,“和我以前聽的完全不一樣。深入淺出,又通俗易懂。先生真是大才。”
這位二十幾歲的葉浮生先生雖然相貌平平,但是氣韻非凡,眼睛如星光深海,而且真是有才,這經義上的東西他講得倒是比父親大人還要好。
許仙看向眼前的素衣白袍女子。
十六歲的林默站在陽光裡,仿佛渾身都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她的身姿婀娜,筆直站立,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竹子。
林默的皮膚白嫩,吹彈可破,麵容清秀明淨,一如蓮花清新。她的眼睛靈動而清澈,笑容真摯而溫暖,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蒙學而已,都是一些簡單的內容,當不成林小娘子讚許。”許仙還禮謙虛道。
少女林默輕搖了搖頭,道“越簡單的東西越難講好講透,先生的蒙學我聽了都有溫故而知新之感,先生過謙了。”
許仙隻好禮貌微笑。
林默看著他,忽然道“以後我可不可以也常來聽聽先生的課?”
雖是蒙學,但沒有先生允許,也不能常旁聽偷學的。
許仙怔了怔,然後道“微末之學,林小娘子若不嫌棄,浮生自無不可。”
於是林小娘子後來便常來許仙的私塾,她自然也不會白聽課,時常都會給葉浮生先生帶點吃食或文人的筆墨紙硯過來。
私塾裡的小朋友們倒是很開心,葉先生課講得好,又有趣,還常常有漂亮的小姐姐看,向學的心思和興致就更高了。
當然,許仙和林默還是謹遵禮防,林默身邊也一直跟著個丫鬟。
對於許仙而言,這位林默小娘子也不過是他的一個熟人而已。
直到許仙來到湄洲島七個月後那一晚。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儘夜,萬裡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窗外爆竹聲聲,堂中一人獨坐。
除夕夜,歡樂與團聚是彆人的,與許仙無關。
許仙對窗獨坐,聽著爆竹聲和歡笑聲,為自己倒上了一杯濁酒。
春節的曆史很悠久,又稱為過年、年節、年歲等,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在古代,“歲”是一種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莊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寫法是一個人背負成熟的禾的形象)。先民認為“年”代表一個穀物成熟的周期,等到這個周期結束的這一天,被人們稱之為“年”。人們以多種形式慶祝豐收、祭天祭祖、祛除鬼神,逐漸形成了過年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