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於80年代!
可能是因為質量不咋地,當時唐偉東喝完竟然還上頭了,跟後來喝的啤酒比起來,就跟不是一個東西似的。
進入九零年代,國外各行各業的公司和機構紛紛搶灘登陸種花家,啤酒行業的巨頭自然也不例外。
諸如嘉士伯、百威、喜力、朝日、麒麟、三得利等啤酒集團,一窩蜂的湧入種花家,到處收購啤酒的生產企業,來生產自己品牌的啤酒。
啤酒這玩意兒,有個時鮮性,想要擴大市場規模,就要儘量就近生產。在他們這些國際巨頭進來之前,國內的一些啤酒企業,已經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收購大戰了。
麵對突如其來的、來勢洶洶的這些野蠻人,國內的啤酒企業,更不敢停下收購的腳步了。手快有、又慢無啊,閉著眼睛就是一頓買買買。
他們頂著巨大的壓力,硬著頭皮跟他們來了一場正麵競爭。
在資金上,國內的廠家肯定不如那些國際巨頭,收不住腳的清島啤酒選擇了上市,一下拿到了十三億的資金,這可是九三年的十三億哦,有了錢的清島再次加快了並購的步伐。
跟他類似的還有華潤,人家華潤本來就不缺錢,還有樣學樣的學清島也上了市,本錢就更足了,於是就成了清島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在之後的競爭中,逐漸形成了清島、華潤、燕晶三足鼎立的局麵。
至於那些進入種花家的國外巨頭品牌?說出來能笑死個人,他們自己生產的產品,被這幾家國產的本土品牌打的滿地找牙,一點抵抗的餘地都沒有。
見事不可為,後來他們乾脆就放棄了。秉承著打不過就加入你們的原則,他們不自己生產啤酒了,開始利用鈔能力大肆入股國內的啤酒企業。
比如華潤雪花,他們就買去了49的股權,清島也接受的他們的入股。像什麼哈爾濱啤酒、珠江啤酒,山城啤酒等那些地方啤酒企業就更不用多說了,很多都被他們給橫掃了。
說到這裡,是不是很多人以為種花家的啤酒行業又是被外資給控製了?錯,大錯特錯,啤酒行業在這次的外資收購潮中,非但沒吃虧,幾大國內啤酒巨頭,還是賺了大便宜的,成為了利用外資的經典案例。
這都是後話,在這裡就先不提了。
現在彙鑫投資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趁那些國際巨頭還沒進來動手之前,先他們一步,利用鈔能力,將國內的啤酒行業來個橫掃、整合。
此時的雪花還沒出現呢,目前燕晶和清島規模也沒有後來的那麼大。
果子當然要挑大的摘,彙鑫投資的第一個下手的目標,就是順義縣的那個“小”啤酒廠——燕晶。
現在的啤酒,基本還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如果小富即安,那燕晶還真不缺錢。但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必然就要走出去,儘量多的收購當地的啤酒廠,這就需要的資金就海了去了。
僅憑他們一個廠子,哪怕有縣裡的幫助,也是絕無可能做到的,這就需要外部的資金來支持了。
而眾合盛這家公司,身後有著中美法,三國四地的四個國際化巨頭的支持,可謂是資本雄厚異常,但明麵上,他偏偏又是一家再正宗不過的國內企業了,隻不過帶點合資屬性罷了。
如果是外資收購,按照國內的現行政策,國內股權是要占絕對多數的。但換了國內企業就不同了,隻要你出的起價,打包賣給你都行。
話是這麼說,可唐偉東從來沒想著,把這些企業打包買下來自己經營,那不是腦子被驢踢了嘛?彆人幫著給你賺錢,自己隻管躺著拿分紅,那不香嗎?當初弄個國內合資企業的身份,隻是圖個行事方便罷了。
主動有人拿著錢登門來合作,燕晶一方當然是求之不得了,他們現在的發展,急需要資金的注入。一個有錢想找地方投資,一個想發展缺錢,雙方一拍即合,當場簽訂了收購協議。
眾合盛公司,願意拿出五千一百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兩億五千萬,這一遠超過目前其價值的巨額資金,來購買燕晶51的股份。
同時,依舊授權他們繼續負責經營,眾合盛會派駐監事進入企業,如果需要,有權在任何時候對企業進行審計。
稍微一考慮,當地官方就答應了眾合盛的條件。因為不管對方有什麼目的,啤酒廠就在當地,他們想搬也搬不走,財政該收的錢,一分也少不了。
企業的規模越大,賺的越多,對他們越有利,因此,他們對這次的“強強聯合”,也是樂觀其成的。
接下來,眾合盛趁熱打鐵,下一個出售的目標,直接盯上了清島啤酒。
不過這一次的談判相對艱難。
清島啤酒提出了一個約束性的條款,在協議中,他們設置了預防被控股的方案,一定要保持自己對清島啤酒的絕對控股權。
同時還要眾合盛做出不競爭的承諾、還要為清島啤酒先進的管理經驗、為他們技術援助。
說白了,就是眾合盛,你們要出錢幫我們發展,同時不能產生競爭、影響到清島啤酒的擴張,並且還要傳授最新的啤酒釀造技術,最後還要派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過來,讓清島啤酒學習先進的管理體係。
這尼瑪,這叫投資?這叫收購?這簡直就是活lf啊。這哪是收購個下金蛋的雞啊,這不給自己找了個祖宗嘛?
氣的眾合盛派去的談判代表差點掀了桌子。
後來在百威入股他們的談判中,清島啤酒也是提出了這一同樣的條款,百威竟然還同意了。在英博和百威合並後,看到這個奇葩的協議,也給整懵逼了。
他們實在想不出,百威的腦子是進水了嗎,怎麼會簽署這樣一份明顯吃虧的協議呢?
新任的管理層,認為這份協議除了能賺點錢,其他一無是處,直接將清島啤酒的股權給轉賣給我朝日,後來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國內。
那時,清島啤酒卻早借著當初百威給的錢發展起來了,這一波操作是血賺。
眾合盛的談判代表想掀桌子,但想起老板的老板,指名道姓的要求購入清島啤酒的股份,又不得不再次坐下來,繼續跟他們談。
最終,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談判過程,除了不出競品這一條外,清島啤酒其他的條件,眾合盛公司全盤接納。
用一億美元的代價,換取了清島啤酒28的股份,同時承諾,如果清島啤酒上市的話,會同時稀釋手中的股份。
這也是清島啤酒留的後手,就怕眾合盛公司掌握的股份太多,成為了公司大股東,從而影響到國資的控製權。
至於不出競品,唐偉東這邊肯定不會同意的。他又不是打算隻收購清島啤酒這一家,收購了其他啤酒品牌之後,競爭是難免的,到時候就各憑本事了。
至此,除了還未出現的雪花,國產啤酒未來的三巨頭,已經被唐偉東拿下了兩家。
壟斷倒是談不上,因為都沒有控股,隻是一個二股東。但以後整個種花家的啤酒市場,背後將會是一家獨大的局麵,遍地都是自己的影子,再無其他人可以撼動自己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