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福娃!帶著兄妹考大學!
“二寶娘,這是你幺弟吧,長得真一表人才啊。”
彆看這一下下的稱呼,學問大了去了。
桂英剛嫁過來時,她被稱作高義家的。
後來大家慢慢熟絡了,覺得這人不錯,她的稱呼就變成桂英,桂英嫂子,桂英嬸子。
大家認可了何二後,立馬就有人改口,叫她二寶娘了。
聽到大家叫她二寶娘,這是誇她崽,她能不開心嗎!
“是啊,這是我幺弟,現在都十七了,整天還沒個正形。”
說弟弟沒正形,就是一謙虛用語,村裡人就這樣,你要真當真,那肯定是哪個旮旯裡出來的外國人。
彆看這些婆婆媽媽的,書讀的不多,可這說話還是挺有水平的。
我說自家人不正形,這不就給了你一個反駁捧梗的機會了嗎。
對方這一捧梗,這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彆不信,你往下聽。
“二寶娘,你這話就說岔了啊,你瞧瞧,哪濃眉大眼的,怎麼看都精神。”
“是啊,二寶娘,我瞧你弟弟長得還真不賴,你瞧,那一身軍裝,哎喲,我都想將自家侄女介紹給他了。”
“是啊,是啊,剛才出村的倆人,一個也是孩他舅吧,他這是回來,將你弟弟也帶到部隊上去?”
瞧見沒,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先一聲二寶娘,將你家娃隱晦的誇了誇,讓你開心了,再兜兜轉轉的問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你這幺弟一身軍裝的,是不是也要去部隊上了。
這套路,大家配合的熟練之極。
桂英撩了撩額前的頭發“大家誤會啦,我三弟回家,可不是接幺去部隊的,他是回來接他媳婦隨軍的。”
“隨軍,你弟媳有福氣啊,這也算熬出頭了啊!”
語氣中少不得些許羨慕。
土地是農民的根本,可真又有幾人願意在地裡刨食的。
“我可是看見,來的時候,就你幺和你三弟,那姑娘是誰,難道是我們村裡的姑娘?”
瞧,重頭戲來了。
薛知青天天往她家跑,現在她們過來,薛知青沒了,難道,隨軍的是薛知青!
桂英笑了起來“是也不是,大家都認識的,就是薛知青。”
這無異是拉響一顆巨雷,還是將大夥炸得外焦裡酥的那種。
大家心裡有好多疑問,七嘴八舌的,這要一一解答,這飯還要不要做了。
“他們證明早就打好了,現在倆人去公社扯證去了,大家就等著吃喜糖吧。”
大家得到準確答複後,慢慢的散去了。
其實,這仙女一樣的姑娘能嫁出去,還真是一件好事兒。
沒看到,村裡多少小夥子遲遲不願談對象,不都盯著那姑娘嗎。
村裡又有多少姑娘喜歡那些個知青,現在她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就走了麼。
雖然,後麵大多數知青最後拋家棄子,獨自回城,將人性最醜陋的一麵展露出來,可這又能怨誰。
畢竟雙方心裡,都有了傷痕。
最受傷害的,就是那些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