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生後瀕死師傅要我娶師娘!
要說老江湖跟他這麼談生意,他一點都不奇怪,可偏偏陳興邦看著年紀不大,說話卻這麼老到。
而且他跟自己談生意的方式也不一樣,從一開始進來就讓自己挺順眼的,全然不反感。
能做到這一步可不容易!
他有一種感覺就是眼前這個年輕的年紀不大,但好像做生意做了很多年了,難道說他從小就開始這樣跑生意?
那也不能,這做生意放開才多少年?
他認真的考慮了一下,然後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我想知道一下你這些東西進貨價是怎麼樣?批發價又是怎麼樣?我能賺多少?”
做生意的人嘛,說來說去都是利潤的問題,就是能賺多少錢的問題,隻要賺的錢夠多,那他們就能乾。
畢竟賺錢的事情誰不願意做呢?
“周老板,您看我們現在的包裝是這樣的分為250克以及100克小包裝。我給你的就是這種小包裝的,100克的產品。”
“100克的產品,我們這邊的出廠價是2毛3。250克產品,我們這裡的出廠價是5毛錢。”
其實按陳興邦之前出貨的價錢500克是一塊五,要平均算下來的話,陳興邦現在還算是稍微降了點價錢,主要一個是原料便宜了很多。
他現在買土豆不是向供銷社買,可以去彆的地方買,而且大批量的買原料就更便宜了很多。
現在謝一正更是找到了供應商,大批量的買進土豆成本隻需要在5分錢,甚至還能更低。
其次,批量生產與那種手工式作坊的生產,從成本上來說降的會比較快,也會比較多,哪怕是加上其他的廠房人工水電這些損耗還是會降低成本。
再有一個原因,當你的成本降下去之後,你就要最大限度的去降價,把一些之前不可能買這東西的客戶拉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貨鋪出去,隻要量足夠大,自己能賺的錢就夠多。
“您從我們這邊拿貨,然後再給銷售端拿貨,我們給您的建議是加價30,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價錢來到2毛3的時候,您可以往上麵加30拿給終端銷售商,這麼一算,加下來大概也就是3毛的樣子,這中間您就是7分錢的利潤。”
“而且我們這邊還是有一些關於進貨多少的獎勵的。”
“比如您這邊一次性進貨一萬,那我們可以給您原價,如果您一次性進貨兩萬,那我們可以給您打個95折。”
“如果您一次性進貨三萬,那我們再可以給您打個93折。”
進貨一萬那就是2300。
進貨兩萬那就是4600,4600的基礎上打個95折,那就是4370,差價是二百三。
彆小看這筆數,這已經不算小了。
“我們對於終端的零售價是控製在3毛7之內!”
來的時候陳興邦就已經仔細算過了他們的成本。
從原料買進,算5分錢。
一斤土豆做成薯片,大概在4兩到5兩,也就是說最起碼能做成兩包100克的薯片。
從原料再到他們出廠價,這是5分錢到4毛6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