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
正在關注這次試飛的並不隻有楊奉畑等人。
112廠的另外一個總裝車間裡麵,來自蘇霍伊設計局的技術人員阿爾喬姆·特魯索夫和亞曆山大·莫辛正在協助華夏同行們對殲8iiact變穩驗證機進行著最後的出廠前驗證。
在廠房門口附近休息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地目睹了這次滑行試驗的全過程。
飛機試飛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值得保密的。
主要是那麼大一個飛機,渦噴發動機的動靜又大,實在也瞞不住什麼。
彆說在112廠裡麵工作的人,就算在周圍生活的老百姓都能隨便看到。
真正的機密是試飛得到的詳細數據。
實際上,這兩個蘇霍伊工程師能夠恰好在這個時候休息,並且還一歇就是幾個小時,根本就是楊奉畑特地安排的。
不僅有上午場,等會甚至還有下午場——
要的就是讓他們看到04號原型機的首飛!
在起飛之後350400k\h的速度段,飛機的操縱效率和靈活性都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按照之前習慣進行的杆部動作差點把身經百戰的他都給嚇到。
因此付國祥最終決定向試飛站請求進行一次更低速度的通場。
常浩南提前回來的初衷是為了驗證渦噴14的設計是否存在問題,但新殲83的首飛,他終究還是不願意錯過的。
“這段時間,所裡麵的各個科室就沒熄過燈。”
按照一般習慣,機型首飛一般都是連起落架都不收的,飛行時間也基本上在1520分鐘左右。
之前無論是殲7f還是新舟60,他儘管都發揮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核心的作用,但仍然稱不上是“主持設計”。
與此同時,正在駕駛艙裡麵準備進行繞場飛行的付國祥也已經發現了這架改進版飛機與之前的巨大不同。
前緣縫翼相比於前緣襟翼的最大問題就是啟動時候的誘導阻力偏大。
“這個距離……”
塔台最高一排的楊奉畑伸出手掌平舉在額頭上擋著陽光,雖然他的望遠鏡此時正在旁邊的常浩南手裡,但仍然能夠清晰地看出,這一次試飛所用的滑跑距離相比上午的那次離地又短了不少。
要知道原型機生產和進入量產階段可不一樣,因為還沒生產定型,所以效率一般要低上很多。
隻有一個極其狹窄的可操作區間能夠把飛機維持在可控平飛的狀態下。
“我c……得天,你們已經把它改出來了?”
“我們在做風洞測試的時候就發現了,你那個縫翼的後緣外形應該是經過優化的,在啟動的時候帶來的阻力非常小,現在看來實際情況應該比風洞結果還要好。”
付國祥可以非常清晰地感覺到,350k\h絕對不是這架飛機的極限。
實際上在總共20來天的設計周期裡麵,他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在優化這個部分。
他要把這個形狀留在腦海裡——
“跟我來吧,首飛儀式就等著你了。”楊奉畑直接拉開副駕駛的門坐了上去“這是你的機翼,你應該親眼見證它的第一次騰飛。”
在他的操縱下,飛機輕車熟路地滑行到了跑道末端的待飛位置上。
實際上就是飛機的升力係數和可用迎角都不理想。
這一次常浩南隻是笑了笑沒有開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