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
另外一邊,鎬京,閻良。
在完成了發動機喘振故障的分析之後,常浩南總算騰出時間休息了幾個小時。
動力聯合攻關組還有一部分同誌在檢查和分析那架01號原型機的受損情況,以確認故障的具體影響,以及排除尚有可能存在的其它事故原因,估計要等到明天早上。
這個活當然不需要常浩南去完成。
不過屬於他的任務也還遠沒有結束。
找出問題,畢竟隻是萬裡長征第一步。
關鍵還是在於解決問題。
渦噴發動機的壓氣機和之前他研究的空調用風扇雖然說起來都可以歸類為“葉輪機械”,但其中的差距跟同樣屬於“飛機”大類的飛行者一號和安225差不多。
吃過晚飯的常浩南在閻良的廠區周圍一邊散步一邊思考著後麵的計劃。
由於胸前夾著八三工程的工作證,他自然可以在整片場區內自由活動,隻有少數幾個建築或者房間需要額外的許可,而正常的散步顯然不可能,也不需要到那種地方去。
1996年的渦扇10到底來沒來?
此外還有燃燒室、渦輪、風扇、軸承、尾噴口……
“呼——”
尤其渦噴14是一個已有設計,如果要進行修改的話肯定還是要保留原來的設計思想。
但是借用他重生之前網絡上比較流行的一個段子。
——如來。
雖然沒有像渦扇6一樣被多次更改設計目標和轉移設計地點,但是總體設計方案的多次推倒重來也是免不了的。
它無法撐起一個大國未來的天空。
“還是得有團隊,而且必須得是以我為主的團隊。”
因為需要充分認識葉柵內部流動,特彆是分離流動的規律。
有意造成飛行器的大迎角脫體流態,利用流動分離產生的集中渦得到附加渦升力,從而不僅大大提高了機翼的升力,也大大擴展了機翼的迎角範圍,使飛機性能出現了一次飛躍。
這個時候距離渦扇10的立項已經過去了將近10年時間,但要說項目本身的進度麼……
想到這裡,他停住腳步,準備往回走。
除了要把自己研究出的新模型新理論推廣出去這個“輸出”過程之外,他還需要一個“輸入”過程。
數值模擬的話,大概隻能做到二維定常計算,距離準三維甚至還有些距離。
常浩南重新想起了自己更熟悉也更有經驗的飛行器設計領域。
這個念頭幾乎毫無征兆地跳到了常浩南的腦海中。
1987年立項的渦扇10跟渦噴14幾乎是同步發展的。
其實這也很正常。
常浩南長長呼出一口濁氣。
所以一路上常浩南的思維完全放在了關於航空發動機的事情上麵。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對於彎掠葉片的研究之後,常浩南自信能很快解決這個問題,隻要負責發動機製造的410廠效率能跟上,就不至於對八三工程的進度產生特彆重大的影響。
雖然在重生之初,常浩南就已經意識到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
但他終究還是低估了壓力到來的速度。
而壓氣機中氣流擴壓流動導致的流動分離一旦發生,就不再是上述流型所能描述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