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
兩具吊艙樣機完成製造的時間比之前的預期早了好幾天。
這倒也不算意外,畢竟當過乙方的都知道,在寫截止日期的時候肯定都要在正常進度的基礎上再寬限一段時間以防萬一。
常浩南和徐洋幾人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從宿舍區來到了生產車間。
一大一小兩具吊艙正靜靜地躺在給它們專門設計的托架上麵。
儘管工程樣機狀態還非常粗糙,但仍然可以窺得它們在未來真正定型之後的樣子。
大號的吊艙沒什麼好說,就是那個繳獲品的等比例複製,隻是按照常浩南的設計替換了元器件和一部分程序代碼而已。
原本占據吊艙中間位置的合成孔徑雷達已經被交給了另外一個組,並且這次測試也不涉及雷達偵察的部分,所以那裡被替換成了一個等重且等大的配重塊,以防吊艙兩頭太重中間太輕,在空中出現結構問題。
而小號的吊艙賣相則要好很多,因為考慮了由戰術飛機在機翼下方搭載,因此被設計成了一個周圍帶有弧度的長條形。
並且為了保證緊湊性,選擇了一個更小體積和功率的衝擊發電機,通過兩個進氣道安裝在吊艙尾部而非頭部,以免對此處的發射天線產生乾擾。
總體上的外形和前世普遍裝備重型戰鬥機和轟炸機的k\rkl800大型電子乾擾吊艙(出口型號kg800)差不多。
唯一的代價是不能像那個大型吊艙一樣完全靠自己供電,還需要載機補充一部分。
不過對於發電功率為18k2的殲8c和15k2的殲轟7來說都不是問題。
更彆提未來發電功率高達30k2甚至更高的國產側衛家族了。
“好東西啊,好東西。”
常浩南拍了拍麵前看著還有點像個半成品的吊艙外殼,心中相當滿意。
前世的華夏海空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海空對抗裡都吃足了美國人電子戰設備的虧。
而現在他們雖然也就多了個乾擾吊艙,但萬事開頭難,有了從0到1的突破,後麵從1到10乃至再到100也會順理成章。
“對了,郭工呢?”
常浩南剛準備招呼人手進行地麵的通電和信號輸入輸出測試,但左右環顧一圈之後發現沒有郭林的身影。
實際上大家都是接到消息之後才臨時趕過來的,有不少人都還沒來得及到位,不過郭林平時吃住都在所裡,因此有什麼事往往都是第一個趕到,今天吊艙下線這麼大的事竟然沒見他人就顯得有點怪。
“郭工……我好像今天都沒見過郭工?”
有人思索了片刻之後說道。
“我記得郭工前兩天好像說是他弟弟來金陵投奔他了,可能是在安排家裡人吧?”
“……”
就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時候,氣喘籲籲的郭林終於出現在了車間的門口。
“都已經到了?”
郭林看了一眼,發現基本上比較重要的人裡麵自己已經是來的最晚的,不由得開口解釋道
“家裡來了個親戚,今天請了半天假,剛從外麵回來。”
對於這種事情,常浩南倒是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去八卦,等到郭林把氣喘平順了之後,便宣布開始測試。
“準備測試第一輪,階梯波移頻,乾擾機起始調製頻率1hz,間隔為04hz,乾信比8db,10段脈衝……”
地麵測試並不會真的用一個雷達去照射,而是直接把一段仿真信號輸入到係統裡麵檢測輸出情況,考慮到檢測設備的分辨率,為了便於觀察也不會真的用10ghz這種頻率,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基本的程序debug過程,主要是檢測軟硬件的基本邏輯和算法功能。
過程不算複雜,就是過程比較耗時間。
根據事先分配好的任務,幾名工作人員很快開始調整乾擾機和信號發生器的設置。
常浩南也走到一邊,準備查看示波器屏幕上顯示出的波形。
這時候正好聽到了旁邊另一名工程師和郭林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