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麵端的事情,常浩南如今還影響不到,但90年代末這會,國內的工控軟件行業還處在萌芽階段,如果能通過精工計劃引導頭部用戶選擇,或者至少是兼容國產係統,對於日後的發展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助力。
甚至於未來的硬件行業也可以這麼搞!
“真能如此的話,那就太感謝常總您了。”
常浩南的承諾對於魏永明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實際上,自從他幾年前開始關注自由軟件和lux操作係統的時候,就一直有自己在其基礎上設計新係統的想法,隻是苦於條件不足而進展很慢,直到今年年初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之後,才獲得了一個足夠高度的平台來做這件事。
隨後不到三個月的功夫,他便完成了比之前兩年多加在一起都多的內容。
這還隻是區區兩個項目的支持。
要是整個精工計劃……
魏永明甚至有點不太敢想那個時候的情況。
……
和魏永明的對話再次強化了常浩南推進多物理場仿真研究的迫切感。
他之前參與的八三工程,對於生產製造能力的要求相比於已經服役的殲轟7和過去的老殲8並無太大跨越,換句話說,木桶的主要短板在於設計,所以才能在幾個月時間裡短平快地實現脫胎換骨。
而作為第三代戰鬥機的十號工程和十一號工程則完全不同,全麵領先的性能所依靠的並不隻是氣動設計和航電的進步,對於飛機生產同樣提出了遠高於過去的要求。
即便不考慮長期短板的航空動力,前世這兩個型號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航材和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從國外進口,因此直到2010年代之前都難以鋪開生產。
如今在常浩南的幫助下,它們的定型時間必定要遠早於原來的時間線,如果依然因為製造問題而無法大量生產,那麼這個提前所帶來的意義將會大打折扣。
“還是要鞭策一下劉教授啊……”
在回辦公室的路上,常浩南思考了一圈,發現編完那部教材是目前能夠最快獲得大量理論經驗的辦法。
所以果然還是得從劉洪波身上薅羊毛。
這讓他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然而還沒等他找到劉洪波,就被杜義山帶著兩個身穿黑色西裝的男人在樓道口給攔住了。
“常浩南同誌,您好。”
其中一個人上前一步,主動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如果不是杜義山就在旁邊,加上說話時還用著敬語,光看這個架勢,常浩南還以為自己乾了啥傷天害理的事情要被辦了……
然而事情的發展方向卻跟他想的完全相反……
“我們是來送您的獲獎證書,以及頒獎儀式的邀請函,需要您簽個字確認收到。”
“獲獎證書?”
“什麼獎?”
常浩南看著稍遠處一臉神秘笑容的杜義山,有些茫然地問道——
怎麼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