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
b\b常浩南沒有急著繼續發言,而是給了現場的其他人一些時間。
市場經濟年代了,再靠過去那套單單談情懷講奉獻的理論肯定是不合適的。
至少不是最合適的。
這一點,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團體而言都適用。
渦扇10這個項目,毫無疑問是要由606所和410廠牽頭的,更具體的說,是要由常浩南本人來牽頭的。
對於兩個主要研發單位而言這當然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對於被動員參與的其它廠所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僅僅依靠科工委一道行政命令就讓人家把主力人員都拿出來幫你做事,那難免會存在出工不出力的情況。
本來嘛,現如今大家都已經完成了企業還改製,雖然同樣隸屬於航空工業總公司,但要說起來那都是自負盈虧。
搞“聯合研發”,你們是爽了,彆人豈不是要虧到爆炸?
剛才常浩南一定要先拿出足以開宗立派的新理論給大家建立信心,也是出自同樣的考慮。
一直到大概半分鐘之後,台下的嘈雜聲逐漸減弱下去,他才再一次開口
“在座各位如果有來自鎬京430廠的,應該已經知道此前已經停滯許久的斯貝k202國產化,也就是渦扇9項目在今年年初重啟了,在這裡我可以透露的是,由於研發渦扇10這一過程涉及到的新技術太多,我們會將其中一部分合適的技術放在渦扇9上麵進行驗證和應用。”
“這樣一方麵可以降低渦扇10本身的風險,加快項目推進速度,另一方麵,也可以幫助兄弟單位加快研發速度,並提高最終產品的性能。”
顯然,這是在用比較婉轉的方式,回答剛剛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是到底要采用什麼樣的合作方式。
對於國有企業,儘管追求利潤並非其第一要務,但是在關鍵時刻講好處、講利益也絕不是什麼需要回避的事情。
常浩南用430廠和渦扇9舉例的意思很明白——其它單位出人出力參與渦扇10項目的研發,我們雖然不會直接付錢,但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相應技術,也可以回饋給所有參與方。
因此,現場幾乎立刻恢複了寂靜。
非要說的話,那就是常浩南哪怕在台上都能聽到一陣整齊的吸氣聲。
要知道,這年頭華夏搞航發的公司,基本上就沒有不虧損的,區彆隻在於虧得多少而已。
而在已經過去的1997年上半年,唯一一個實現扭虧為盈的獨苗,也就是手裡拿著渦噴14的410廠\606所。
畢竟半年超過150台發動機的出貨量,而且將近三分之二都是賣給國外換的外彙,對於其它同行,乃至對於整個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情。
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它們證明了航發產業完全有能力脫離飛機產業而獨立存在。
這可是多少人孜孜不倦追求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事情。
而之所以能做到這一切,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搞出來了一個放在國際市場上都非常有競爭力的新型號。
航空發動機,終究是技術密集型產業。
產品不行,一切白搭。
菜,就多練jg
而現在有人表示,有一個機會可以手把手地幫他們提高航發技術,而代價隻不過是要出一些人來幫著一起做項目。
竟然還有這種好事?
誰手裡沒點搞到一半受挫的半成品項目啊?
真能搞出來的話,就算拿來出口差點意思,內銷總歸還是沒問題的。
至少能把火燒眉毛的工資問題給解決了。
於是,本來還需要攤派人數的任務,在常浩南剛剛那兩句話說完之後,瞬間就變成了需要搶名額的機會。
會場裡麵的眾人雖然受製於體麵還是保持了一定的矜持,但很顯然,大家思考的事情已經從“要不要派人參與”變成了“派多少人參與”以及“派什麼人參與”。
報告做到這一步,也就到了進入尾聲的時候了。
畢竟常浩南大費周章地把小二百號人湊到一起開這麼個大會,初衷其實就是給渦扇10項目研發的正式啟動做一波動員。
現在看來,動員效果遠超預期。
因此,在一段簡明扼要的總結之後,他就迅速結束了自己的報告。
這一次的掌聲,比他上台的時候,還要熱烈。
如果說之前的鼓掌更多出自禮節和尊敬,那麼現在,其中包含的情緒則更多是興奮和感激。
開玩笑,救命呢。
回到座位上之後,旁邊的劉振響很快湊了過來
“小常啊,這個大會,還有你的報告主題,都是伱提前策劃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