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並沒有說明後者與全新國軍標之間的關係,隻是對他在高空台應用中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修改國軍標一事涉及到華夏航空產業發展主導權的鬥爭,其中牽扯實在太廣,因此國防科工委對外的說法一直是由劉振響牽頭,並未把常浩南過早暴露出來。
……
一般來說,科學技術進步獎是授予數量最多的,因此也是三大獎(國際合作獎不在一起發)中受關注度最高的。
因此,劉振響的領獎,基本上應該算是整個儀式的最高潮。
後麵的技術發明獎和自然科學獎,一般來說很快就能發完。
包括常浩南會前見到的那些認識人,大多數領到的也都是科技進步獎。
對於常浩南來說,能拿一個一等獎回去,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畢竟他手裡的兩張王炸,渦扇10和重型模鍛壓機,都還沒出結果呢。
後麵還有的是機會拿。
所以,在劉振響領完獎之後,他的心情也算是徹底放鬆下來。
又因為這一整天都沒怎麼好好休息,甚至很快有些昏昏欲睡起來。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他的預估。
就在常浩南努力跟瞌睡蟲作鬥爭的時候,突然之間再次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199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
實際上,當這個獎項被主持人念出來的時候,現場就已經出現了小小的騷動。
“技術發明獎還有特等獎?”
“是啊,我以為隻有科學技術進步獎才有的……”
“是這一屆才新設立的麼?”
“……”
很快,就有資曆比較老的人解釋道
“有的,81年的時候,袁老的秈型雜交水稻獲得過技術發明特等獎,不過在那之後,應該就再沒授予過了……”
“那豈不是已經十五六年空缺了?”
“這個特等獎,我們當年本來也以為是給雜交水稻定製的獎項,發完就不發了,結果沒想到今年又被拎出來了……”
“就是不知道哪個項目能有這麼大影響力……”
此時,主持人那邊也已經揭曉了懸念——
“便攜式模塊化防洪加固套件‘息壤’,獲獎者,常浩南!”
滿座嘩然!
常浩南自己從半夢半醒中被突然驚醒。
認識常浩南的人幾乎都下意識地看向了他坐的位置。
就連幾位負責輪流上台頒獎的領導,乃至一部分評獎委員會成員,都露出了或是茫然或是震驚的表情。
不同類彆獎項的評選是分開進行的,尤其是科技進步獎的評選委員會,完全不知道隔壁技術發明獎還給常浩南評了個特等。
反過來,技術發明獎的評獎委員會,其實也是剛剛頒獎的時候才知道常浩南拿了一個一等……
隻有事先彩排過的主持人,以及早就知道內情的宋建等少數人神色如常。
同一個人在同一屆評選中獲獎兩次,就已經是前無古人的事跡了。
更何況其中還有一個是十幾年沒評出來過的技術發明特等獎……
然而,防洪加固套件這東西,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絕對跟去年的大洪水有關。
而稍微知道點內情的人更是會推測出,這應該就是在潯陽和江陵兩個關鍵點位堪稱扭轉乾坤的那種新設備。
考慮到特等獎的評選流程,這恐怕是直接來自最上麵的授意……
常浩南這邊剛剛結束懵逼,準備再次上台領獎。
而台下的人們則想得更加長遠。
會場中的一多半目光聚焦在了最後一個係列獎項,也就是自然科學獎的評選委員會主任身上。
那意思很明顯。
你們總不會也給他評獎了吧?
本來,大家也隻是隨便想想。
然而被盯著的那位卻已經額頭冒汗。
……
眼見著現場的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宋建乾脆示意主持人直接把後麵的內容也說出來。
隻能說不愧是從央視找過來的現場主持,專業水平完全沒的說。
麵對這種完全跑偏的情況,隻用了幾秒鐘便從手上的一摞手卡中找到了需要的那張,然後重新站到舞台最前方,麵向剛剛回過神來的常浩南
“常浩南同誌,我還有一個喜訊要告訴您。”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項目是‘影響航空安全的惡劣氣候條件預測與防範’!”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連彩排過好幾次,早就知道劇情的主持人都有點麻了。
哪怕不是科研人員,他也能感覺出麵前這位歲數比自己還小的年輕人,好像有點過於逆天。
至於場下的其它人……
就更麻了。
大家今天過來都是領獎的。
而常浩南。
卻像是來進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