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超低空突防。”
“空軍的超低空突防跟海軍的可不太一樣,環境要惡劣得多,咱們國家目前還沒有美軍an\aaq13這樣的低空綜合導航設備,甚至連rnk23k這樣能適應低空環境的目標識彆與跟蹤係統都缺少現有型號……”
“這樣一來,無論是飛行還是攻擊,麵臨的壓力都很大啊……”
“往好的方麵想,殲轟7有兩名飛行員,可以分彆負責飛行和攻擊,所以壓力並沒有米格27或者f16c的飛行員那麼大。”
旁邊負責飛控係統設計的副總設計師龔鑫懋接了一句,勉強算是安慰。
緊接著,他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能不能考慮用機頭的搜索雷達負責地形跟蹤,結合雪橇法或者適應角法實現地形匹配跟蹤?”
“老型號殲轟7上麵的232h火控雷達性能肯定不夠,但是現在給三代機研發的那個1473,或者殲8c上麵用的1472雷達應該能滿足要求,反正超低空突防的時候,也用不到雷達去搜索目標。”
作為飛控設計師,這顯然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辦法。
雖然147x係列雷達的原始設計是用於對空的,但在其基礎上增加一個青春版的地形跟蹤功能並不困難。
畢竟隻是要求避碰而已,又沒說要把地形給完整地測繪出來。
但是,跟武器係統打交道比較多的楊霖當即否認了這個想法
“這辦法飛倒是能飛,但是低空突防本來就是追求隱蔽性,這種時候大張旗鼓地開著機頭雷達……恐怕不太合適吧?”
“機頭搜索雷達的發射角度太大,萬一空中還有對方的飛機,那雷達告警接收機一響豈不是什麼都暴露了?”
“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把地形跟蹤雷達集成到一個吊艙裡麵,目前肯定是做不到的,而且,用戶既然要求使用精確製導武器,那就還需要考慮攜帶激光製導吊艙和空對地導彈用的數據傳輸吊艙,已經不太可能有位置留給第三個吊艙了。”
“……”
眼看著現場的氣氛有些過於熱烈,唐長鴻趕緊鎮住了場麵
“鑫懋同誌剛才說得對,殲轟7a畢竟有兩名飛行員,超低空正常飛行時候的壓力相對沒那麼大,所以,相比於自動化的低空導航吊艙,我們還是要首先關注一下最基本的飛行安全問題。”
“根據基礎型殲轟7飛行員的反饋,他們最擔心的,其實還是低空飛行的時候突然出現動力故障。”
“在飛行安全這方麵,我記得蓉城611所,在十號工程原型機的測試過程中,用過一種可以通過進氣情況提前預測發動機喘振的技術,在發現有喘振風險之後,就會限製飛機繼續進行劇烈機動,避免喘振風險的發生。”
“鑫懋同誌。”
唐長鴻看向旁邊自己的副總設計師
“我已經聯係了611所的宋聞聰總師和楊偉總師,他們同意我們派一隊技術人員去考察和學習,我準備讓你來帶隊,到蓉城那邊待上一段時間。”
雖然航空工業係統下屬的各個場所已經被改製成了分公司屬性的集團,互相之間也存在一些競爭,但說到底,還是全國一盤棋。
真有了這種重要的技術,不可能掖著藏著隻給自己用。
被突然點到名字的龔鑫懋直接一愣。
這種技術聽上去美好得有些不像真的。
尤其是對於以中低空飛行為主的戰鬥轟炸機來說,一旦發生喘振,往往沒有戰鬥機那樣充分的應對時間。
再加上殲轟7相對一般的彈射逃生係統,很容易導致機毀人亡的一等事故發生。
如果真能做到提前發現並抑製喘振,或者說,哪怕僅僅是延緩喘振的發生,對於飛行安全來說也是極其巨大的助益。
因此他當即起身鄭重表態
“是!我一定把這個技術學會,帶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