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度人經!
b\b少司看著餘琛。
聲音明明是在催促,但實際上,他的眼裡,有些許緊張。
他這一次來到羽化上京,說是來見見紅塵,看看眾生。
可真正的意義,是判官。
——先前他的老師試圖卜算判官,結果被那將天地都環繞的恐怖因果嚇退。
雖然仍不曉得判官背後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又到底是好是壞,是福是災。
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因果越大之人,對世間的影響,越深。
如判官這般,說是能影響整個現世,也不過分。
天機閣擔憂的,正是這一點。
所以少司方才出世,踏足紅塵,就是為了看這判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由此做出天機閣的判斷,是不計一切後果,將其扼殺在搖籃當中;還是放任自流;亦或……拉攏攀附。
一開始,少司是想搞清楚判官的身份,再親眼去辨彆這到底是怎麼一個人。
但發現這並不太現實以後,他選擇了“天問”。
即方才的一問。
它看似隻是一個選擇。
實際上卻是那天機閣用來辨彆心性的問題。
稱,天機之問。
這個問題,一共有四個答案,同時對應了四種心性。
即——庸,梟,聖,魔。
而除了明麵上的三種抉擇以外,還有一種。
便是……不答。
不回答,也是一種回答;不抉擇,也是一種抉擇。
而四種抉擇,在作答之人屏蔽了一切記憶,隻依靠本心做出的回答,足以窺見其真正的心性如何。
根據天機閣的統計,這四種抉擇中,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最後一種。
即,不作任何餘抉擇。
放棄回答,放棄選擇。
這很正常,無論是殺親人還是殺無辜之人,正常人都會難以抉擇,無法坦然麵對本心。
而第三種選擇,殺儘所有人,攀附昏庸皇帝以榮華富貴,也是有所良知的人難以做出的選擇。
所以在麵對這般每一種抉擇都無比痛苦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不選擇。
而這,也代表了天底下最龐大的芸芸眾生,庸碌無為的大多數人,稱之為“庸”。
至於其他三種抉擇,都不是常人。
第一種,殺百姓,救親人,枉顧蒼生,能看出作答者乃是重情重義之人,寧願為情義負天下芸芸眾生,這種人,天機閣稱之為“梟”。
第二種,殺親人,救百姓,犧牲小我,成全蒼生,便說明那作答者乃是心懷天下之人,天機閣稱之為“聖”。
至於第三種,為了前程富貴,親人可負,無辜可負,卻是那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之人,這種家夥,一旦有機會,便會瘋狂向上爬,不顧一切,不計手段,殺人放火也好,謀財害命也罷,反正隻要有好處,他們都要去做。
是那大奸大惡之人!
是為“魔”!
而諷刺的是,在天機閣的觀測裡,一般是“魔”,混的最好。
腦中浮現“天問”的四種心性,少司深吸了一口氣,心頭卻是有了抉擇。
倘若身為判官的餘琛,選擇了“不選擇”,選擇了“庸”,天機閣便不會有任何作為,放任自流。
倘若他選擇了“嘯”之道,殺無辜,救親人,天機閣便當密切將其監視,因為這種人哪怕不是大凶大惡之人,最後也可能因命運多舛而走向絕路。
倘若他選擇了“聖”之道,殺親人,救無辜,天機閣便會將其視為聖賢,想方設法與之交好。
最後,他若他選擇了那最後一條負儘一切,榮華富貴的通天坦途的“魔”道。
那就沒得說了。
今兒天機閣哪怕是塌了,也要把這判官扼殺在搖籃之中!
絕不可能讓一個背負這般恐怖因果的大奸大惡之魔頭,繼續成長下去。
否則,整個大千現世都可能因此而遭受可怕劫難。
這一刻,少司隻感覺,度日如年。
等待判官,做出他的選擇。
因為這個選擇,會影響整個天機閣的選擇。
天問幻境中,失去了一切記憶和自我認知的餘琛,望著那地上明晃晃的尖刀,好似雕塑一般,沉默不語。
少司催促的聲音,通過皇帝和那老太監,傳入餘琛的耳中。
“選啊!選啊!快選啊!”
而身後,是妻子肝腸寸斷的呼喚,兒子嚎啕大哭,無數無辜百姓聲淚俱下的懇求……
無數種聲音混雜在一起,響徹在衙門裡邊兒,響徹在餘琛的耳邊。
他被蒙蔽了記憶,深陷其中,身處這兩難境地。
少司眼中,流露一縷不忍。
但為了在哪怕不清楚判官真身的情況下,辨彆他究竟會在將來給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天問必須進行。
時間,一點兒一點兒過去。
終於,在皇帝的冷漠,太監的奸笑,親人的哭泣和無辜的百姓哭喊聲中。
餘琛動了。
他彎下腰,撿起刀。
那一刻,少司屏住呼吸。
——餘琛撿起了刀,證明他放棄了“庸”之道。
隻剩三者。
聖,魔,梟。
坦白來說,少司是想讓他選擇“聖”之道,因為這般一來,足以證明這個背負莫大因果的可怕之人,將來會是一個心懷天下的聖賢。
整個蒼生,都會跟著享福,甚至那天魔之災,都能妥善解決。
但一切,還是要看他的本心。
在這天問幻境中,也隻能看作答者的本心。
在少司屏息凝神的目光中,餘琛提起了刀。
然後,抬起頭來。
那雙眼中,是無比凶狠的決絕!
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