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神醫妃!
雲苓在現代世界出生長大,在那個糧食高產、物資豐富的年代,她隻在史書上見過關於糧災和饑荒的描寫。
她對此有一定的概念,但認知比不上蕭壁城這種土著那麼清晰深刻。
何況穿越過來後也是千金小姐,生活在鐘鳴鼎食之家,從來沒有缺衣少食過,這幾年更是風調雨順,便把重心都放在了教育上,沒怎麼太關注這方麵的事情。
當下遇上這件麻煩事,雲苓才算是正兒八經地重視起來,也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中原大陸的布局跟上輩子所生活的華國很像,但四國的麵積,其實也就幾個省份那麼大。
其中國土麵積最大的是北秦,地勢氣候貼近於華國的遼、冀、魯等地區。
那邊常年氣候寒冷,不過在糧食上能做到自給自足,常常還能有盈餘用作貿易。
往常大周每年都會從北秦低價購入糧食補倉,但近來北秦受到的雪災比大周還嚴重,小秦帝自己都忙的焦頭爛額,實在是愛莫能助。
而國土最小的則是東楚,地勢氣候貼近於華國的閩、粵、浙等地區。
嚴格來說東楚有一部分地區稱得上魚米之鄉,不過東楚偏重發展漁業和貿易,舉國百姓都熱衷於從商淘金,故而種糧食這種事情不怎麼上心。
他們認為錢是萬能的,沒糧食掙了錢買就是了。
對此雲苓隻想說,他們還是太年輕了,在戰亂和災年中,錢是最沒用的東西,縱使家中有十座金山銀山,也未必能買得到一座糧山。
第五瑤倒是提過,她父皇明白這個道理,年輕的時候就想扶持農民,還製定過各種扶持的策略,但收效甚微。
一來百姓覺得做生意買賣來錢最快,何必辛辛苦苦在泥地裡刨食,萬一海邊刮個台風,種地豈不是損失慘重。
二來這個時代的作物產量低下,跟後世沒法比,百姓們種地的經驗技術不到位,結果總是不樂觀。
久而久之楚帝也就放棄了,劍走偏鋒直接把貿易的科技樹點滿,把生意做到了海上。
四國之中,農業科技樹點滿的反而是南唐。
南唐在地勢上處於長江流域,更是挨著西南高原地區,條件得天獨厚,是唯一能夠種植雙季稻的國家。
中原上有這麼一句話,南唐人家裡養的狗都吃的比西周人好。
既是揶揄西周百姓窮,也是讚譽南唐的糧食富庶,在他們那兒,從來隻有撐死的鬼,沒有餓死的人。
西周實行麥稻輪作,百姓們窮歸窮,勤勞當屬第一,在種地這件事上從不含糊。
其實在雲苓看來,大周的自然條件雖比不得南唐,但也並不差。
主要原因還是被早些年的戰亂和貧窮給拖了後腿,以及受限於耕種技術和糧種質量。
雲苓仔細翻看了好幾遍往年報表,發現簡單換算一下的話,大周糧食最盛產的州縣中,也不過一畝地年產三百來斤的水稻,小麥則是兩百斤左右,而且這已經是豐收年了。
萬一遇上點天災,產量動輒砍半,個彆地方顆粒無收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