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哥,說話方便嗎?”
“你說。”秦勇正在家裡籌劃擴建校區的下一步,聽李安急急忙忙的聲音便放下手裡的活,“什麼事這麼著急。”
聽完李安的話,他眉頭皺了起來。
思考片刻回答道,“這我還真不清楚。”
“管弦樂手和樂團簽約倒是常見,你這樣,你還是先給方永波打個電話,你問問他,我估計這事肯定不是向南的主意,向南這事做不了主,如果沒有方永波的授意,他一個樂團經理肯定不會給你打這一通電話,他怎麼給你說的。”
李安“我聽他的口氣好像是想找我當麵再聊聊,我這邊要是沒有什麼問題,今天應該就能直接簽。”
秦勇“那你就給方永波打電話,先問清楚,還有,如果要簽,你還是把合同上上下下自己看清楚。”
小心駛得萬年船,雖然秦勇估計肯定沒什麼問題。
李安“好的勇哥,我一定注意。”
剛才電話裡,向南先和李安客套了一下,說了說前天晚上的演出,表達了他的祝賀,然後禮貌地詢問了一下李安明年的檔期。
李安尋思自己有什麼當期啊,自己就一老師,除了上課他還有什麼事?
所以當期肯定是有啊。
接著向南就拋出了橄欖枝,說他們經過研究商議決定,希望明年和李安簽十場演出,具體的酬勞視演出形式不等,一場兩萬到四萬不等。
李安當時心裡就想一口答應,彆說給錢了,白上他都一百個願意啊。
而且最低兩萬一場,還要什麼自行車。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他知道的隻有年底那一場,另外四場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形式,什麼主題,他要演什麼?
所以他得先問清楚怎麼回事才能繼續往下談。
接著向南就著急問他下午有沒有空,說具體見麵詳談。
那談啊。
他就著急忙慌地離開藝考部,給秦勇打了這個電話。
掛了秦勇電話,他就給方永波去了電話。
方永波正和幾位領導陪菲利普幾位今晚要演出的藝術家喝下午茶,接到李安的電話也不避諱。
和李安聊了兩句,他笑道“你現在不忙的話,就去和他見麵聊聊,至於條件,你倆談就行了,我這兒還有點事。”
李安見狀懂了,但又好像沒那麼懂“好的波哥我知道了,您忙。”
“師傅,先去趟梅莊,雲開苑。”
實際師傅掉頭拐彎。
回到家李安洗了個澡換了身衣服,裝著身份證就出發了。
再去往蓉城音樂廳的路上,他心裡說不出的興奮,他想和陳璿分享,但又覺得等和向南見了麵之後,要是真簽了,他再告訴陳璿也不遲。
免得放了空炮。
得說方永波最後句話實在讓人浮想聯翩,條件還有談的空間?聽方永波那意思,這事確實如秦勇所說,應該背後是方永波的意思。
再結合著昨天吃飯,他也能感覺到方永波是挺重視他。
掛了方永波的電話,李安又給魏老師去了電話。
老魏就兩個字“快去。”
一路忐忑,李安來到蓉城音樂廳。
一番詢問找到了向南的辦公室。
“李老師您好您好。”
兩人一見麵,向南就熱情上來握手。
李安不是第一次見到向南,但他總是覺得向南的聲音和形象嚴重不符。
電話裡的向南聲音奸而細,實際上是卻是個弱不禁風的胖子,不用低頭都自帶著三個下巴。
“向經理您好。”
向南的辦公桌其實不小,但是向南往往那一座,就顯得桌子有點小了,“李老師請坐。”
兩人坐下,向南看茶,接著按照方永波的意思直奔出題。
“李老師,咱們也算是自己人了,我就不客套了,“向南把準備好的材料遞給李安,“我先給你介紹一下咱們樂團明年承辦的幾個大項目吧。”
蓉愛能發展到今天,方永波扛大旗自是不必多說,掌控著樂團的大方向,但後麵若是沒有向南的精打細算,方永波的工作進展也不會那麼順利。
作為一個經理,向南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出色的理財能力。
這也是他能立足於蓉愛的根本,方永波需要他弄錢,上麵也需要他維持樂團的營收。
在這次音樂節之前,向南不是誰的人,他隻代表自己的立場,眼見音樂節取得重大成功,他依然隻代表自己的立場。
隻要孔超一天不走,他就一天不會站隊。
至於為什麼方永波昨天一個電話,他就立馬準備好合同給李安打電話,原因很簡單。
李安年輕,有能力,在蓉城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且需要舞台。
再直白點,現階段的李安,好用,十分便宜。
本次音樂節,李安算是方永波的私人邀請,沒有協議酬勞。
但是同樣被視作鋼琴演奏家出場的王錦華,卻讓他忍痛支付了二十萬的出場費。
其實就一首大協奏曲,其他的可以用寥寥形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同樣的價格,他能請來國外t1的鋼琴家,還是把食宿機票都算在內,可方永波不同意,說最後那場演出必須上蓉城本土出來的演奏家。
在向新型市場邁進的路途中,國內各大樂團的財政問題都不容樂觀。
其中邀請名家這一塊兒,就是一大毒瘤。
縱觀現在的音樂會市場,除非是真正具備票房號召力的演奏家,比如林郎等人,剩下的一些所謂國內外名家根本支撐不起票房。
如果不是靠著讚助和補貼,許多地方的音樂廳早就熬不下去了。
所以對於維護音樂廳的正常運轉,在非必要情況下,少請“名家”,就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但是節目質量又必須得有保證。
所以李安在向南的眼裡,就是四個字,開源節流。
一場演出兩萬到四萬。
就折中按三萬來算,十場也不過三十萬。
三十萬就能把明年蓉愛需要鋼琴的演出任務消化個七七八八,還要特麼的什麼自行車。
要是每場都從外麵請,那得多少錢,就現在的市場環境,隨便一個在國內有點名氣的青年演奏家報價都不會低於七萬。
而且那些人就一定比李安強嗎?
和方永波的觀點不同,尤其是在莫紮特專場結束後,向南覺得李安已經不用再發育,可以當做成品使用了
少花錢,辦大事。
向南如果不是擔心方永波跳腳,真想一口氣和李安簽上三十場。
可沒辦法,李安是方永波眼下的紅人,他要是真拿三十場合同做文章,怕是得把方永波徹底惹毛了。
一番交流結束,李安明白了,心裡踏實了。
其實沒有他一開始想的那麼複雜,比如簽了約,是不是就不能參加其他音樂活動,諸如此類的限製一概沒有。
就是單純的一年十場演出,其中有兩場鋼琴獨奏會,是海頓和巴赫的專題。
曲目範圍他也看了,沒有任何問題。
其他的演出都是拚場,曲目基還在古典主義時期前後,而且再沒有勃二這種大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