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師,這兩天聽您講命運與修行,非常感慨,我在思想上成長了很多,可是一想到您說的幫助撿垃圾的窮人的事情,我就有些困惑,我去幫他原應有功德分的,可從結果上看,我似乎也沒有功德啊。
米我說過做好事是個技術活,你還記得嗎?
易記得。我去查查原話,哦,您是這樣說的做好事很簡單,但把事做好可是高難度的技術活兒,既要施仁,又要照顧對方的自尊,還不能使其產生依賴,更不能讓人覺得理所當然,這可是大有講究的。老師,這個技術該怎麼掌握呢?
米這樣吧,我給你講個“一枚銀幣”的故事,你聽完之後,可以好好思悟一下。
易好的老師。
米我用心念給你講,你記錄一下,轉換成大家容易理解的詞句就好了。
在某場戰爭期間,一個村子裡有三名孤兒,結伴流浪到城鎮中去乞討。他們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長大後成為了知名的富商,而另外兩個終生都是職業乞丐,甚至還有一個因為偷盜被判了刑。
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這個最小的孩子在乞討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不尋常的施主。
一天,這個孩子來到一家院門口,見一個老太太在院中曬暖,就向她開口討要一些吃的。老太太看了看孩子,說“想要吃的,可以,但你要幫我乾活。”
孩子答應了,老太太讓孩子把一堆木頭從屋裡搬到柴房去,孩子很快搬完了,老太太從廚房拿出許多食物讓孩子吃了個飽,又說道“如果你還能再乾一些活,我可以給你更多的報酬。”
“好的!”孩子很高興。
“你去把剛才搬到柴房裡的木頭再搬回屋裡吧。”
“什麼?再搬回來?”
“是的,這是你的新工作。”
孩子雖然不解,還是照辦了,搬完後,老太太拿出一枚銀幣給他“這是你的報酬。”
“可是我的工作……對您來說沒什麼用啊!”孩子終於忍不住問道。
老太太慈祥地笑了“對你來說就很有用了。如果你不工作就從我這兒得到東西,那是我對你的施舍,施舍會傷害你的自尊,讓你漸漸失去羞恥心,之後就習慣於不勞而獲,終將走向墮落。而你現在按我的要求完成了工作,你可以光榮地拿到你那份報酬。”
孩子接過銀幣,愣愣地想著什麼。
見狀,老人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你要記著,世上沒有誰有資格白拿彆人的,你要想獲得,就必須要付出,除非你不具備付出的能力,或許你身世是不幸的,但你的身體還有能力做事,至少還能幫我搬木頭,所以你要用勞動去換取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白要。”
孩子向老人深深行了一禮,轉身離開了。
這個孩子帶著那枚銀幣,開始了新生,直到他成為了富商。當他帶著自己的孩子回來探望那位老人時,得知老人已經去世,富商來到老人的墓前祭奠,向年少的兒子講起了自己當年的經曆。
後來,在這位富商病危的時候,他把長大成人兒子叫到床前,說道“孩子,你母親走的早,我對你儘了一個做父母的義務。雖然我有不少財富,可這些財富都來自社會,而不是你給我帶來的,所以我打算捐給社會,除非你能用我這些財富更好地為社會做些什麼,而不是僅僅用來享樂。”
“怎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做事呢?”兒子問道。
“方法是很多的,我比較擅長的是開辦企業,為社會和我自己創造財富,也創造就業機會。”
兒子說“我不會經營企業,我喜歡搞創作。”
“那我把這所房子留給你當工作場所吧,再給你留些生活物資。”富商說道“我寫了一些回憶錄,你拿去看吧。”
不久,富商去世了,兒子打開父親寫的回憶錄,看到了裡麵夾著的一枚銀幣,從回憶錄中,他又重溫了這枚銀幣的故事。
富商的兒子在創作的道路上很有成就,成為了一個藝術家,獲得的財富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父親。可惜天妒英才,他死於一場意外的車禍,在不幸發生時,他的兒子才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