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葉尋一度以為。
自己成聖之路的儘頭,一定會是走向法家的道路。
因為這麼多年以來,葉尋做的最多的事情,無外乎是立法、定法。
這是葉尋做的最多的一件事,遠超其他。
畢竟整個大乾的許多製度,都是需要改善的。
而在這個改善的過程裡,法的力量尤為明顯。
也正是在那一次次的改革之下,葉尋才有了後來在書山學海中的諸多奇遇。
葉尋始終認為,那些自己曾經遇到過的奇遇,不單單隻是因為他的運氣好。
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在大乾做的那些事跡,被祖界所察覺到了。
這才有了他後來的一身天命加持。
也正是有了那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努力,以及來自祖界的一次次鼓勵和獎勵。
葉尋最後,才在書山得到了那兩本書。
一本,是葉尋從不離身的古籍《論語》。
另一本,則是始終鎮守在輝月閣的這本《法》。
葉尋不知道這本書出自誰之手,因為整個古籍中都未提及到著作者。
更為重要的是,葉尋在大乾之內無論怎麼去搜尋翻閱。
也始終查不到,這本古籍的創作者。
這本書,就好像是在曆史長河之中,忽然就冒出來的一般。
直到,被葉尋碰巧“拾到”。
“七年了嗎”
回憶起當初自己文心境巔峰,就在書山上得到這本書時的激動喜悅。
葉尋的臉上,也不自覺的帶上了一抹微笑。
四暗部起初時,也曾確實就隻是一個組織。
但那個時候的四暗部,人數不過百來人。
統禦者,也就隻有葉尋和藍鯨的兩位統領。
四暗部的一切,可以說都是在葉尋獲得了這本書之後。
才開始出現的轉變。
葉尋徐徐的翻動著這本《法》。
書籍的前半段,可以說都是正常的。
記載的、描述的,也都是法家的一些至理名言。
這些言論,時間跨度極廣,而且還不單一拘泥於某一處。
這也是葉尋始終無法判斷,其具體時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早的那一段論述,也都是距今至少兩千年以上的話語。
但即便如此,書籍的前半段至此來看,也都完全是正常的。
一直到,葉尋翻閱到了中間的那一頁。
這是整本書的中間區域上下。
但如果細細去數的話,則會發現。
這裡正巧就是這本古籍最中間的位置,與前後完美對照,不偏不倚,連頁數都完全一致。
看到這裡,葉尋的目光,也第一次微微出神了。
帶著對過往的懷念以及歎息。
葉尋撚動指尖,翻過了這一頁。
這一回,中間頁麵過去後的第一行字。
字跡風格,乃至落筆時日,就要近的多得多了。
從紙張上的墨水乾涸程度,以及各種細節推敲。
這些字跡,正是來自於大約七年之前。
也正是四暗部,正式成立的前後時間段。
而在書籍之上的字體,也愈發的現代化了。
“吾以此書為契,建立法之秩序。”
“予名——四暗部!”
那一年,還隻不過是少年心性的葉尋。
在這本隻完成了一半的古籍上,寫下了這句略顯中二的話語。
而在那日之後,一個傳奇的組織。
卻正式開始了屬於它的序章。
這本不知著書於何年,卻能夠流傳千古,在書山之中亙古不朽的古籍。
在那一刻起,開始了對四暗部這個組織永恒的影響。
葉尋書寫在這本古籍後半段上的所有字跡和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