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
萬籟無聲的寂靜,
沒人知道李憂為什麼如此沉默,但這群人對李憂何其了解,光看他那一副吃了屎的表情就知道,馬謖怎麼看都好像不太行的樣子,
其中,
當以馬良最為震驚,
他確實知道對麵這個平原侯爺的本事,似乎目前為止,麵前這人識人的能力還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可也正因為此,才讓馬良十分不能理解!
在他眼中,馬謖不管是才氣還是器量都遠勝常人,尤其喜好議論軍謀軍略,在馬氏五常中,名聲也不算小,是以馬良一直以自己這個弟弟為豪,但李憂的反應,無疑是讓他進退兩難,
雖然都說舉賢不避親,但除非自家人確實有真才實學,一般都不會親自舉薦,馬良之所以敢出言薦舉馬謖,就是覺得自家兄弟真有這個本事,等他真在軍伍中有了名氣,事實勝過一切,根本不怕有人說什麼閒話,
但李憂這個反應一出,誰不覺得他馬良是在為自家兄弟謀利?
見狀,
馬良頓時有些慌亂起來,
“伯川先生”,
“吾弟確實素有才略,絕不是我任人唯親,若是先生不信,我現在就可寫信讓他前來接受先生考較,我”,
“季常,何必如此慌亂!”,
隻見李憂微微一笑,走上前去,輕拍兩下馬良肩膀,緩緩開口道,
“你的人品,我自是相信的,而且我也沒說幼常不堪大用,能得你舉薦,便讓他領兵一萬,支援孔明罷!”,
說罷,
李憂再度拍了兩下馬良的肩膀,
說實話,
沒有人比他更懂馬謖,
你要說此人沒有謀略,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廢物,那可真就是冤枉人了,能夠與馬良並稱為馬氏五常,在學識韜略上,絕對要遠勝常人,可偏偏其唯一的弱點,就是好大喜功,剛愎自用!
這一點,
若一定要找人來進行比較,那便隻有魏延與其相似!
這二人,都是重功重名之人,在演義中也都在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麾下共事,最關鍵的,使他們都想展現自己的能力,
一個能獻出子午穀之計,另一個則更加離譜,直接將街亭都給失了!
但與此同時,
他們也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特點,這正兩個特點,也正是這兩個特點,讓李憂決定要重用魏延,但一定不能重用馬謖!
第一個特點,便是魏延乃是軍伍出身,在軍中當值多年,絕不會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而馬謖卻是半吊子,雖然也精通軍略,但也僅僅是軍略而已,軍中有數不清的知識,是隻有真正帶兵才能學會的!
就比如,演義之中,如果是魏延負責鎮守街亭,便絕對不會將軍隊駐守在高山之上,一個能鎮守漢中十年不失的將領,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家水源隨時可以被對方截斷的!
當然,
軍伍經驗,隻要肯用心學,終歸還是能學會的,
真正讓李憂決定無論如何不能重用馬謖的,是他和魏延另一處不同,
魏延,有反骨歸有反骨,但身為軍人,永遠是將軍令放在第一位,所以當他的計策不被諸葛亮采用後,他可以在私下說諸葛亮不公,甚至在軍營中和諸葛亮大吵,但從來也不會違抗軍令,說不讓他乾他就不乾,絕對乾不出來先斬後奏的事!
但反觀馬謖,
這邊諸葛亮剛告訴他街亭的重要性,讓他務必和王平商量著來,不可剛愎自用,結果人家轉頭就不把王平當人看,根本不聽王平的建議,導致街亭失守,北伐失敗!
這才是李憂不願重用馬謖的真正原因!
你可以有想法,但你彆賽臉!
當年的馬謖跟著諸葛亮學了那麼多年都沒能帶過來,現在突然出現,在被李憂揉圓捏扁徹底再教育之前,那是萬萬不能重用的!
隻是,
心裡雖然這麼想,李憂嘴上還是對馬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