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敢問這巷子裡有一戶姓呂的人家嗎?家中有夫妻二人和一兒一女,夫妻二人大概將近五十,兒子在碼頭那裡做工,女兒在一個員外家中做侍女。”張田攔住了一個過路的矮瘦漢子,向他問路。
矮瘦漢子有些狐疑地看了看眾人,心中感到有些奇怪,麵前這些人給人的感覺像是從哪個員外家裡出來的,但這樣的人怎麼會跑到漁船巷裡麵來?
不過他倒也不想多問,衝張田搖了搖頭,道“幾位大爺,俺是個外來戶,最近才剛搬到這裡,你們若是要問路的話不妨再往前走一走,過了兩個路口後的屋子裡住著一個名叫王二娘的大姐,我聽說她在這裡已經住了十來年了,她對這一帶應該很熟。”
眾人在一路上又問了幾個路過的行人,不過多是和方才的矮瘦漢子一樣,搬到漁船巷並沒有太長時間,不是說不知道,就是給出了好幾個南轅北轍的答案。
“也虧得孫三上次能找到那戶人家。”吳能感歎道,“怎麼感覺這條巷子裡住著的都不是土生土長的王城人啊?”
張田對西漠王城裡的情況自然比吳能知道得多,他連忙解釋道“吳公子,您應該也知道,這段時間往王城裡跑的人越來越多了,而王城這裡的很多行當都是靠海吃飯、以船為生的那種,這裡的住戶裡自然就混進來一群外地人了。”
聽到這句話後,石承突然問道“張田,我記得你應該也不是王城人吧?”
“老爺說得不錯,我的老家在西麵的鹽州那裡。”
“有個問題我以前一直想問,但一直沒有工夫。”石承的目光轉向了張田,問道,“我聽老吳說,你和鬥金他們背井離鄉,來到王城這裡謀生是因為家鄉遭了災?”
“正是。”張田點了點頭,“今年可能是惹了雨神大人不快,鄉裡麵的地都乾裂了,之前的那位東家養不起那麼多人,便裁掉了一大批雇工,我們這些人就被趕出來了。後來在逃荒的路上聽說王城這裡有機會,便和鬥金大哥他們合計了一下,到這裡來碰碰運氣。”
“那你們的家人呢?這些天來也沒看你們在我麵前提起過他們。”
“回老爺,我們的家人都還待在老家鹽州,我們身上的盤纏不多,沒法帶更多的家人出來,不過我們好歹以前也是在莊子上做過事的人,就算被趕出來了,好歹手中還是有幾分薄田的,倒是可以用來安置家中老小。不過想要養活家裡吃飯的嘴,還是得出來做工才是。”
“原來如此。”石承點了點頭,“有空的話也給家裡去封信,出來這麼久了,家裡人總會掛念的,寄信的費就由我來出。”
“老爺,這……這也太讓您破費了!”
“無妨。”石承笑了笑,“就當是多給了你們一份工錢,這段時間你們也辛苦了,這也是你們應得的。”
張田的眼中浮現出了濃濃的感激之色,不斷地向石承道謝。
石承擺了擺手,然後又接著問道“我聽說驅使流民們湧入京畿的動機是一則流言,能不能跟我細說一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石承在這些天和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觸中,其實也多多少少地了解到了眼下大量流民湧入西漠王城的一些原因,原本他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自從上午和趙平見了一麵後,石承心中突然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如果說眼下最讓西漠國朝廷頭疼的事情,難道還會有比大量流民湧入京畿更重要的嗎?”石承心中暗想道,“細細想來,能鼓動這麼多流民進京謀生的流言也確實不簡單,倒是值得根究背後的原因。”
“那個流言……”張田想了一下,“其實挺簡單的,就是說有大魏和王城裡的豪商要在王城大建作坊和商會,急需人手。反正我們這些人已經是光杆一條了,不如過來碰碰運氣。”
“就隻有這些嗎?”石承追問道。
張田苦思冥想了好一陣,搖頭說道“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你們可知這流言的來源?或者其中有什麼蹊蹺之處?”
張田還是搖頭,“這流言在鹽州那裡傳得很廣,所以我實在不知它到底是出自何方,也沒感覺出來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張田的一個同鄉在一旁應和道“是啊,就是因為流言傳得太廣,俺們老家的官府那段時間也是到處抓人,但因為離開家鄉的人實在太多,後來一氣之下便把州裡的契塔商人全部抓了起來,後來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
鐵麵不屑地哼了一聲,石承也搖了搖頭,吳能、張田和其他幾個沒有那麼心直口快的隨從們則是麵露尷尬之色。
“好了,不說這些了,我們還是先去問路吧。”石承擺了擺手,不過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準備回家後給趙平去一封信。
在巷子裡走了一段路後,站在石承身後的張田看到了不遠處一個正在水井旁洗衣服的中年女人。張田對石承說道“老爺,前麵的那個女人沒準就是那個王二娘,您在這裡稍待,我先上去問一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