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闡述“大宇宙”與“小宇宙”之間的關係(“小宇宙”的演化過程),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色彩,精華是形而上學的辯證法,核心是“無為”;道教是神仙(神話)體係的組成部分,使得封建性質的迷信色彩濃厚,來源於自然的神靈加上神秘的巫術,與鬼神係統或方仙道逐漸合流,又融入地方的保護神。道家的積極意義在於遵循自然規律(絕對精神上的自由)的通行法則,“和為貴”的思想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小國寡民”是針對春秋時期的國內問題的政治主張的反映;道教是以長生不老之術的手段而“入世”,使得出現禍國殃民的君主或權臣是要承擔“責任”,也開啟了最早的筆禍之亂(焚書坑儒),因果報應論具有積極影響。
道家是中國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自化、應物變化。東漢末年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這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從此成為古往今來治國治家的至尊寶術。以黃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莊子、管子、鶡冠子等等為主要代表,主張“無為、璞樸、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等等。
鶡冠子也在教育龐煖之時,將一位道家學者的基本修行方向羅列了出來,他稱之為九道,分彆是“「一曰道德,二曰陰陽,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藝,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處兵。」”缺一不可,隻能多不可以少,能成為道家的人必須是全麵的人才。道家出自史官,在古代,史官的職責主要為觀察星象、製定曆法、管理王室典籍和收藏檔案,掌管著華夏部落母係社會到父係社會所有官方所擁有的珍貴典籍,故其為通曉當時一切知識部門的偉大學者。
老莊派為老學、莊學的合稱。以自然為本,天性為尊,法天心而無心弗誌而為,以清靜而使人退欲消妄,以己之虛無澄他人之妄心而為。主張清虛自守,齊物而侍。以致“不為物累逍遙天下。”因其成為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園。在漢初特殊的曆史條件下,以《老子》“無為”思想為主旨的“黃老”思想受到統治者的尊崇。但時過境遷,儒學獨尊後,道家淪為在野之學。道家社會角色的變化使《莊子》的政治異端思想抬頭,並和《老子》的自然觀宇宙論結合,形成“老莊”思想。從此,以老莊為主流思想的道家以異端的姿態,從天道觀、人生觀和政治論諸方麵向經學提出挑戰,並給東漢一代的政治和魏晉的思想界以深刻的影響。
黃老派主張身國同治,以兩相自然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動之,法天地之使萬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為,以無為謂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遙,善於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形成一種“大音希聲”般的“仁”,故看似無所作為,實則無所不為。主張“不貴治人貴治己”,因俗簡禮,與時遷變,除衍存簡,休養生息,成了曆次大亂後政府的治世急救包,同時也與中國古代盛世關係密切。
楊朱派則主張全生避害、為我貴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不與物往以不染物性,無為以兩不相累,兩不相擾。通過對個體的自我完善進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
道家弟子張道陵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結合黃老方術,成立了道教組織。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道”和“德”“太上老子”作為最高的信仰,在古代由於道家強大的影響力如果不分開道家與道教,佛教無法撼動道教,所以佛教徒釋道安等等極力分開道家與道教的混用。
新道家,主要指的是當代新道家,它是董光壁先生在《當代新道家》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他的文章中,新道家指的是那些受道家思想啟發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凡是認同道,繼承道家傳統,在新條件下建立新體係並使之得到運用的人,都可稱為新道家。還有民間人士認為,凡是願意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也不反對彆人按自己的天性生活的現代人,都是新道家。
道家認為隻有老百姓認可的平等才幸福,人們想要沒有徭役租賦負擔,“內足衣食之用,外無勢利之爭”的社會(以上引文均見《詰鮑篇》)。道家破除了古代人民幸福是君吏和政府恩賜的錯誤認識。他的無君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獨樹一幟,對於後世的反君主專製主義思潮有重要影響。
儒家認為平等是來自於人性,人性是善良的那麼人類社會也應該是善良的,既被證成的平等;而道家認為過去平等已經有很好的發展成果,那麼在現有的平等認知基礎上現在以及未來社會應該發展的更好才是,但是儒家禮教階層阻礙了人類發展並成為竊國諸侯剝削百姓的大旗,所以要非仁絕禮消解各種意識形態,得到一個人類都滿意的社會,既被承認的平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無為、不爭,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利。現代說到道家就是清心靜氣、自然無為的印象或中醫養生,這是因為自宋代以後,道家被理學改造成心靈雞湯。
道家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道家黃老派的理論和實踐上。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競爭加劇。為了因應這種局勢,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學術擺脫了理想主義的窠臼,開始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黃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張,不但解決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問題,還為道家治世開辟了道路。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靜無為、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兼采百家等一係列的政治主張,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學的精華。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寬刑簡政,所以崇尚“簡、平”的法律審美觀。這一審美意趣也影響到了中國古代法律的審美傾向,最終上升到“法貴精當”、“寬嚴適中”等法律的實質美學,成為製定法律所遵循的基本審美原則,也成為衡量一個朝代法度優劣的標誌。
黃老道家,在致力於治身治國的同時,也對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戰爭給予了高度關注。所以《老子》、《黃帝四經》、《鶡冠子》、《文子》、《呂氏春秋》、《管子》、《淮南子》中均包括大量的軍事思想,這些軍事思想主要包括四個方麵第一,反戰論;第二,不得已而戰;第三,以奇用兵;第四,柔弱勝剛強。
中國的傳統科學範式,始終在追求事物內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為核心,以天地人關係為主線,以自然為原則,以道、元氣、陰陽、有無、自化等為基本概念的有機科學思想體係。這種科學思想體係與以邏輯分析為核心的西方機械科學思想體係截然不同,卻與現代自組織化理論、複雜科學體係有許多相似之處。對如何認識大自然、如何防止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危害至今還有重大的參考價值而在這種有機的科學思想體係形成過程中,道家思想的影響最為突出,道家道教不僅嚴格區分了普通知識與技術知識的區彆,還通過道進乎技”、“順應自然”、“以道馭術”、“悟性思維”等思想影響了後世中國的技術發展,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道家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道家思想和這種有機科學思想體係的發展,一方麵抑製了名家墨家思想中蘊含的以邏輯分析為核心的機械科學思想的發展,讓古代中國的科學理論水平遠不如古希臘,並讓中國在近代科學的發展中無所作為;另一方麵卻使中國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技術大國和技術強國。都江堰、長城、蘇州園林、絲綢、瓷器、風箱乃至鑽井等等,至今風采依舊,向人們述說著中國古代技術的輝煌。
道家思想與盛世關係密切,所以有助於增加文學藝術的豪氣,而在衰世中道家思想是文人的治療創傷的精神支柱,所以又造就了文學藝術曠達放逸的藝術風格。另外,道家主張高下相隨正反相倚,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結構。如楷書的“逆鋒落筆”“將欲順之,必故逆之;將欲落之,必故起之”;中國建築,尤其是園林,總愛追求一種欲顯先抑,欲直而曲,欲放先收的曲折反複之效果,小說戲曲的故事進程也多是如此先是由合到分,然後中間經過無數的曲折,最後又由分到合,以大團圓作為結局。
茶道等也有巨大影響,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則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易經》和道教的諸多思想,武術汲取了道家哲學思想關於宇宙本源的“道論”、“氣論”及“天人合一”的觀點來解釋武術的本質。在方法論方麵,武術汲取了道家“物極必反”、“以靜製動”、“以柔克剛”、“後發製人”、“師法自然”等思想,作為武術技擊思想的指導原則,並追求一種“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李小龍語)的境界。
在曆史長河中每當災世來臨之時,道家人物以一身浩然道氣挑戰災難亂源,誅邪衛道,撥亂反正,也因此激蕩出眾多膾炙人口的傳奇篇章。
喜歡手把手教你做公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手把手教你做公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