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鄯善縣到吐魯番、交河故城遺址的距離基本上差不太多,走高速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快到吐魯番的時候,佳佳問道:“剛才不是路牌上有個叫‘火焰山’的地方嘛,你怎麼不開車過去?”
我想起了剛才出鄯善縣城不久,在高速路邊的路牌上確實有個叫“火焰山”的地方,以前在抖音上也刷到過。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便看著佳佳,回答道:“關於你說的那個叫‘火焰山’的地方……火焰山的這個名字……可能還要比景區叫的更加的響亮,因為這個所謂的‘火焰山’景區,除了一堵和牆一樣的矮山之外,什麼都沒,我之前在抖音上刷到過……”
聽後她充滿懷疑的說道:“你說的可是真的?我怎麼有點不相信呢……”
“不信了你可以網上搜搜‘火焰山’的圖片嘛,看我說的是真是假!”
我話音剛落,她便拿起手機就去搜索了起來,幾分鐘後,她頭也沒抬的看著手機說道:“看起來……好像還真是這樣,整個‘火焰山’景區……除了夏天溫度高之外,似乎是真的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了……”
說完後她關掉手機,看著行駛方向的前方說道:“那我們就繼續往前……朝著交河故城——進發!”
到吐魯番景區時已經快下午五點鐘,按照北京時間來算,這裡要到晚上八九點才是晚飯時間。
由於時間還早,我和佳佳便決定先去吐魯番東邊三十公裡處的高昌故城。
當我們開車到了高昌故城附近的停車場後,便決定今晚在高昌故城旁邊露營。
在高昌故城周圍轉完一圈後,回到停車的地方,當我搜索關於高昌故城的知識時,才發現我們原來遠遠低估了這座已經“逝去”的古城曆史價值……
關於高昌故城,網上搜索的詞條解釋說是高昌取自於“地勢高敞,人庶昌盛”之意。
看著網上關於“高昌故城”這個詞條的搜索結果,越看越憋屈,越看越來氣……
下麵簡單整理下網上關於“高昌故城”搜索的結果:
【西漢時為了加強對西域地區的控製,在今高昌故城一帶修築軍事要塞,安置兵民進行屯田戍守。
由於這裡向東通向伊吾,向北通向車師後部,向西經過交河通向焉耆、龜茲,向南南通向樓蘭。
這裡土地廣平良沃,自西漢開始,最終形成了屯集兵馬的軍事要地——高昌壁。
西漢末年,高昌壁發展成為漢政府在西域掌管屯田事務的最高長官——戊己校尉的駐地和治所,大量的漢軍將士被部署在此地駐守。
東漢時西域長史班勇將高昌壁劃為柳中城的附城,承擔起觀察敵情、保護主城的任務。此後,高昌壁更名為高昌壘,隸屬於涼州敦煌郡。同時,東漢政府在高昌壘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和加固,使之具備了與軍事城堡功能相適應的規模和城防設施。
東漢末年至十六國時期,中國北方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中,生活在河西走廊、關中平原地區的1萬多戶漢族士民為躲避戰亂而輾轉遷徙到高昌地區,由此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
並推動高昌壘成為吐魯番盆地的經濟中心、西域最為豐腴之地。高昌開始被周邊各股政治勢力所關注。
前涼時委任的戊己校尉趙貞趁亂在高昌壘擁兵割據稱雄,意圖獨霸西域。後來前涼國王張駿派兵攻占高昌壘,廢除戊己校尉舊製,設置地方政權組織高昌郡。
後來,高昌郡先後隸屬於前秦、後涼、西涼、北涼4個政權,其轄境相當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東部哈拉和卓以東一帶。高昌城也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擴建,開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城市、高昌地區的政治中心。
5世紀以後,中國內地進入南北朝對峙時期,中原各個政權均無暇顧及西域地區。
北魏時高昌地區的漢族大姓闞氏首領闞爽在柔然支持下占據高昌城,自任高昌太守,宣布脫離北涼的統治,割據一方。
後來匈奴人沮渠無諱率北涼政權殘部攻占高昌城,改元承平,號稱涼王,高昌首次成為地方割據政權,史稱北涼沮渠高昌王朝。
460年,柔然汗國攻滅北涼沮渠政權後,擁立闞伯周為高昌王。此後,在高昌地區以高昌城為都城,先後建立了闞氏高昌王國、張氏高昌王國、馬氏高昌王國、麴氏高昌王國等4個漢人政權。
其國土麵積最大時東近敦煌,南接河南羅布泊以南的吐穀渾國境,西次龜茲,北鄰敕勒。
隋朝建立後,麴氏高昌王國開始奉中原王朝為正統,並派遣使臣向隋朝遣使朝貢,並參加了隋煬帝東征高句麗的戰役。而後,隋煬帝冊封麴伯雅為光祿大夫、弁國公、高昌王,並下嫁華容公主宇文玉波作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