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其實現在還不能量產,眼下最先要解決的就是爬升問題。
也就是引擎功率不足的問題。
當然直接解決引擎功率不足,這個我們目前還很難解決。
畢竟我們的引擎基本上不可能實現自研,隻能利用現有的發動機生產線去生產。
而且本身精密度比較高,這不同於那些拖拉機發動機可以稍微改進,咱們想要稍微改進都夠嗆。
所以”
“行了,我就問你一點,如果犧牲一些爬升速度,能否解決這個不穩定性的問題?”趙銘直接打斷道。
“這倒是沒什麼問題,隻要調整一下就行。”薑浩點點頭。
隻是臉上難免有些遺憾。
作為這架戰機研發的參與者,他當然希望這架戰機性能越強越好。
要是之後這類戰機上了戰場,展現出超絕的性能,能夠完全攆著東洋敵機走,那他們這個團體完全可以受到無數人的矚目。
這也就是有點文人風骨了。
其實薑浩這種心態也挺對的。
眼下兩邊都普遍認為,華國無論是工業能力還是科研能力都遠不如東洋人。
以至於東洋人開始鼓吹一些言論,比如東亞圈東洋人智商最高的荒唐言論。
這點其實是帶著點奴役思維性質的,算是東洋人的慣用手段。
偏偏這還真的忽悠了許多不明事理的人,甚至許多還是學生。
就趙銘所知道的,在抗戰爆發之前,陸續就有國府的諜報部門查到了許多被蠱惑策反的學生。
而這些被策反之人,大多都是率先被其老師策反。
這是因為他們的老師有一批是從東洋留學回來任課的。
而在這年代本土的不少知識分子留學東洋其實是普遍現象。
隻是有些人意誌堅定,有著極強的報國心思,故而不存在被策反可能。
但人是有多樣性的。
而薑浩他們這一批,則屬於前者。
他們有著極強的報國之心,不僅心裡憋著一口氣想要為國出一份力,想要振興本國的航空事業,更是憋著一口氣想要證明,華國人同樣人研發出自己的戰機。
雖說眼下依舊是有些取巧,如發動機,他們沒法自研。
但其實遼式戰機的發動機最初也是自研的。
隻是眼下趙銘挖過來的團隊並不是完整的奉係研發團隊。
想要對發動機進行修改和改進很難。
“那這不就完了?既然能改進,那就按這麼改。
性能我不要求多好,起碼眼下這性能就已經比之前的遼式戰機更強了。
麵對東洋的一些老式戰機,我們的戰機甚至還能占據上風。
現在我就問你,如果以這艘戰機去量產,每月能產出多少架戰機?”
“這個”
聞言薑浩再度陷入遲疑。
猶豫片刻,他這才思忖著道,
“長官,如若是全力生產,最初我隻能保證每月產出一台。
後續等大家都十分熟練之後,這個速度能提升。
但每月產出十台就是極限,再多我們也做不到!
這不是人力不夠,而是設備不夠多,機器忙不過來的。”
說著薑浩搖搖頭。
然而趙銘卻是眼睛一亮。
每月十架那也不錯啊!
一年就能組建出一個航空大隊。
雖說後續的戰爭激烈程度,一個航空大隊估計砸不出多少水花,但比現在用一架少一架可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