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方聽聞楊光華去世的消息時,正帶著楊征文、趙磊等人,在龍須溝縣檢查防汛工作。這次浙陽地區連續下了半個月雨,湖陽雖然未遭受洪災。但是各大水庫及山村的堰塘,都處在高位負荷狀態。
這次,湖陽市委所有常委均分了工,包點包片,全部沉下去,對全市水庫以及堰塘進行全麵檢查,若發現堤湧等現象,及時修複;若發現有潰壩危險者,則立即疏散下遊群眾,提前開閘騰空水庫,確保境內不發生水庫潰壩等有損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風險。
路北方和楊征文一組,負責龍須溝縣等地。這天,路北方等人的行程,就要走訪查看龍須溝上排河等十一座水庫。上排河水庫地處大山深處,依地形封鎖隘口,形成平湖大壩。
不過,這水庫狀況良好。路北方聽彙報知曉,水庫雖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但前幾年經過大規模修繕,壩基采用現代混澆灌的方式改建。目前蓄水雖達到庫容的90,但一切無恙!
路北方聽了介紹,又望著眼前這高峽平湖的景色,恍然想起那剛退伍的時候,自己也看管過這樣的水庫。本來,那時路北方各方麵條件優於彆人,但陰差陽錯,被分到綠穀縣的清峰水庫當水管員!也就在當水管員的第三天,機緣巧合,救下段依依和蕭婉茹等人,開啟了他氣吞山河的官路人生。
路北方愣愣地望著水庫中的粼粼波光時,楊征文挨到路北方的身邊。他輕聲湊過來道“路書記,剛才柳市長打電話電話來,說楊省長走了。”
路北方眼睛一瞥“少來吧你!杜書記剛調到上海救火去了,楊省長還能調動?你說,他能走哪裡?”
楊振文在旁邊苦喪著臉,再提示道“路書記,我說走?不是你理解的那意思!而是柳市長剛才說,昨天晚上,楊省長在古力縣百銀渡鎮指揮抗洪時,因心肌梗或者腦出血還是怎麼著,在賓館裡睡下後,早上就沒起來!我說的,是這回事啊。”
路北方一下聽,眼眸瞪大,愣著道“你說的,是真的?”
“真的!剛才柳市長跟我說,省裡麵已經開會,研究成立治喪委員會的事!”
“啊?怎麼這樣!”路北方聽楊征文這樣說,便知這事假不了。
畢竟,市長柳宗國就是從省委辦公廳下來的人。
他掌握消息的來源,真實度比較高。
聽著這消息,路北方喟然長歎一聲,然後一屁股坐在這水庫的親水台階上,愣愣地望著眼前碧波蕩漾,恍然出神。
路北方腦海掠過與楊光華打交道的場景。
在印象中,楊光華的頭就有點禿頭,他個子單薄,且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樣子!而且,在基層的乾部中,都說他性格較好!路北方最初與楊光華打交道,還是在綠穀縣的時候,在他那時,路北方就認為他說話。
那時,路北方剛任副縣長兼臨河鎮黨委書記。那時,綠穀縣的辦公場所,還在老院子裡邊,是六七十年的老房子,裡邊隻有一條三米左右的行車道。像這樣的行車道,若是有人停了車,就再也停不了第二輛車。
那次楊光華來綠穀縣檢查工作,結果有個縣裡的乾部,因調到大院外麵的單位,便將車停在政府大院的過道裡,方便般個人的辦公用品,致使楊光華所乘的中巴車進不了縣大院。最後隻得讓他步行5分鐘,從馬路邊走進綠穀縣政府大院的會議室開會。
那時縣委書記還是黨豐收。黨豐收一見這情形,當即火冒三丈,朝著隨從大發火,還打電話要交警,立馬將占道的車給拖走。
楊光華見黨豐收這暴怒的樣子,並沒有生氣,而是直言道“黨豐收啊,你生氣有什麼用!你這縣委大院,跟不上時代,適應不了現在的辦公需墳,你光朝著這次停車的發火,作用不大呀!你現在叫人車移走了,呆會兒,還有人要搬東西,不又將道給占了?”
綠穀縣也就是從那年起,下了決心征地建新的辦公場所!也就是在楊光華的手上,綠穀縣從省裡要來近3億元建設專款,正式拉開了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城市化建設帷幕。
現在,當年楊光華進不了車的老政府院落,早就立起嶄新的商品樓。而綠穀縣在修好縣委縣政府大樓後,卻在路北方的手上,將這縣政府大樓,騰給了上市公司朝陽湖旅遊辦公。
隨後,綠穀縣政府則自行募集資金,在化纖廠的位置,修了一棟比原來更大,功能更齊全的現代化辦公大樓!
現在高樓聳立,小城繁華的場景,楊光華是永遠看不到了。
故人辭世風雲變,江山如畫添新妍。
英名永垂青史冊,高樓長存天地間。
……
路北方從龍須溝縣回來的第二天早上,就在《浙陽日報》第二版,看得關於楊光華去世的訃告,以及治喪信息。
楊光華的級彆較高,其治喪委員會的主任,係退居二線的主要領導;而副主任則有副國級和正部級乾部。
讓路北頗感驚訝的是,在這十餘名治喪委員會副主任人名中,最末的,竟是自己嶽父段文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