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郎能夠及早回頭,這一家子將會過得多麼幸福、快樂。但人啊,總是在年輕的時候年少輕狂,犯下了永難回頭的錯。女人讓男人長大的代價實在太大。
電影當然的也是煽情的,這是李易導演的拿手好戲。
我們看完電影,都不禁會疑惑,阿郎這樣的浪子,這樣的“壞男人”,憑什麼讓人原諒?
是啊,憑什麼?
可是看完電影,我相信很多人都很難對這個浪子,這個壞男人反感,甚至某種程度上,依然會喜歡他,依然會心裡五味雜陳。
李易導演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此,什麼才能讓人產生這種複雜而又矛盾的感情?
其實在愛情上,阿郎一敗塗地,洗無可洗,所以,導演在這方麵的著墨,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多。
更多的放在了親情,父子情上麵。
人這一生要背負太多太多,感情無疑是最讓人難以割舍的。而親情愛情友情之中,又屬親情最令人刻骨銘心,畢竟血濃於水。樸實地幾乎是重現生活一般的電影,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波仔和老爸在工地上吃午飯時,波仔向老爸承諾以後給他買大房子好車子、帶他環遊世界,波仔信心滿滿又稚嫩的語氣,老爸欣慰又有些疲憊的微笑都似曾相識,兒時的你是否也有過同樣的承諾?
當老爸裝作生氣狠狠地揍了波仔一頓。其實是為了逼波仔跟媽媽去美國過更好的生活,當波仔在酒店寬敞舒適的大床上給老爸打電話,哭喊著“老爸,你不要不理我,不要不要我.”的時候;
當老爸終於忍住對波仔的愛寧,願一個人在昏暗逼仄的小屋裡一個人哭泣也一言不發的時候;
當波仔終於趴在大床上失聲痛哭,仿佛他的世界都塌了。
是啊,那個十年來一點點將他拉扯大的男人,那個在大街上忽然躲起來拔了他褲子總是跟他開玩笑的男人,那個似乎總是玩世不恭卻在嬉笑中默默為他頂起一片天的男人,或許從此就要離他而去。實在太殘忍,如何不心痛?不曾想李易導演也是刻畫男人間關係的高手,不多的幾個細節已是讓人難以割舍。
讀過許多首宋詞,牽扯紅男綠女們情思的佳句不少,卻極少有頌揚親情的描寫,也許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規範得過於嚴謹,對於守孝的要求過於苛刻,在那難熬的三年中能讓人落個人丟官、破產的地步,使得在生活的平凡中,許多東西因為司空見慣,多了一份淡然和平靜,竟被放到一個忽略的角落,隻在特殊的時刻被察覺,被珍惜。
阿郎與兒子波仔的感情便是因為經曆了近乎完美的生活風暴才開始如剛開瓶的陳年酒,散發出陣陣濃鬱的香氣。這也許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故事,在導演不溫不火的掌控下,阿郎這個人物在散漫不羈中有著另類的溫柔。
在我看來,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不是阿郎的舍身衝向終點,而是阿郎為使得兒子回到母親身邊,狠下心來用衣架對著兒子的屁股痛揍。阿郎的善意與他的下的狠心一般無可指責,他沒有郎雄所塑造的父親那種博大與深沉,多的是“孟母三遷”裡包含的溫柔和關愛。人在愛中感受到溫暖,感受到責任,阿郎在獄中看著自己小孩的眼神,除了悔恨,散發的是可以把年輕的水分都蒸發掉的熱量。
這是一個普通的人,隻在一到兩個地方表現出自己的偉大之處,不會有什麼特彆的心機,連到西餐廳點的都是啤酒。
其實,波仔的角色很出彩,波仔從出場開始,就讓人心疼。雖然短短幾天就被冒出來的媽媽用各種物質收買,阿郎給他買的沙皮狗都不看一眼,畢竟是個孩子。可最後,還是哭著喊著要回家。
為什麼並不覺得這個劇情很常見呢?這種純粹的感情現在哪裡可以看到呢?
沒有父母為了撫養孩子的負擔把孩子推來推去;沒有女人對男人背叛的仇恨;更沒有任何一個人表現出任何自私。
隻是在最後的一刻,阿郎還是自私了一回,他騎上自己十多年沒有騎著的戰車,開始用浪子的方式去證明自己,也許也是普通人的一種無奈,小人物的無奈吧,因為,其實他沒有太多的選擇。
他能做什麼?
十年了,他隻是一個在工地上開卡車的工人,他沒讀過什麼書,最擅長的,或者最引以為傲的,也不過是賽車。
畢竟,當年他就是憑借著這一手博得美人心,有了波仔的。
其實現實當中,作為小人物,同樣的沒有太多的選擇。
阿郎想要一家團聚,想要給波仔更好的生活,那麼他就必須去拚,怎麼拚?他隻有用命。
那看似決然,看似瀟灑的選擇,卻隻不過是一個小人物想要改變命運的唯一的方法。
這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是浪子想回頭太難,但是實際上,何嘗不是小人物想要改變命運的難?
波波帶波仔離開的那一天,孑然一身的阿郎重新回歸賽場,如今,他剩下的隻有賽車。
何其的失敗的人生啊,他竟然隻剩下這個了。
他做了十年的好爸爸,可是在最後的一刻.
對於波仔而言,他再也見不到老爸的笑臉。
因為他拚儘全力衝向了終點,卻早已血流滿麵、神智模糊。
摩托車爆炸的火焰將他團團圍住,最後的爆炸,是不是粉身碎骨波仔不得而知。
可你有聽到我和媽媽撕心裂肺的哭聲麼?
你知道那一瞬間,我和媽媽又有多絕望麼?
如果你知道,怎麼不再拚勁最後一絲力氣走出來。
我在屏幕前麵、一切都亂了陣腳。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就隻能存在回憶中。
不變的你佇立在茫茫塵世中。從此以後我是孤獨的孩子。
老媽回來了,可老爸沒了!
我不是一個愛哭的人。
可亂了陣腳的我,卻早已淚流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