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無巧不成書_走進不科學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走進不科學 > 第五百五十章 無巧不成書
背景色:字体:[]

第五百五十章 無巧不成書(2 / 2)

推荐阅读:

對流層相對於整個大氣層而言是很淺薄的一層,其厚度不足整個大氣厚度的1。

但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

對流層集中了約34的大氣質量,90以上的水汽質量,以及幾乎全部的氣溶膠粒子。

近地麵的水汽通過對流運動向上輸送,就容易成雲致雨。

所以大氣中主要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因此對流層與人類活動最為密切。

對流層再往上的區域,便是平流層。

平流層也叫同溫層,局地高度大約在712k至5065k也就是六萬米左右。

這層含有臭氧,臭氧能吸收紫外線使得地球上的生物不會被陽光中強烈的紫外線直射。

在這一層中。

大氣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動,垂直方向上的運動較弱,因此氣流平穩,幾乎沒有上下對流。

至於往後的中間層、增溫層和散逸層便不多贅述了,它們再上頭的區域便是星際空間。

順帶一提。

很多人熟知的電離層,其實是中間層與增溫層之間一段特殊區域的叫法。

區分它的方式是物理的電磁作用,和大氣標準其實是沒什麼太大關係。

至於衛星的高度.這就比較複雜了。

因為衛星根據實際的飛行高度,可以分成三種情況:

低軌道衛星、

中軌道衛星、

以及高軌道衛星。

大家傳統認知也就是在太空轉啊轉的衛星,基本上都是高軌道衛星,距離地麵3.6萬千米。

但實際上。

這部分區域的衛星數量並不是最多的。

數量最多的衛星普遍位於中軌道區域,比如兔子們的空間站的高度就是400千米左右。

低軌道則一般是偵察衛星的運行區間,例如鎖眼衛星就經常可以下降到120千米。

好了。

視線再回歸現實。

看著侃侃而談的葉篤正,徐雲則用手比劃了一個區間,對眾人說道:

“沒錯,從葉主任的介紹中不難看出,在平流層的下端區域,其實存在著一個特殊空間。”

“那裡飛機上不去、衛星下不來,隻有極少數的火箭偶爾會從那邊穿過。”

“但事實上呢,平流層裡的空氣比對流層稀薄得多。”

“那裡的水汽和塵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氣現象,可謂是無風又無雨。”

“所以錢一同誌,您覺得是否有這樣一種可能呢”

說罷。

徐雲將食指和中指伸直,在空中做了個遊泳時雙腳撲騰的動作:

“也就是往平流層區域發射上某個可以停滯數日的飛行器,飛行器上裝載有數枚特殊導彈。”

“在u2即將飛抵飛行器下方的時候,飛行器上的導彈落下,然後”

“boo!”

“.”

徐雲這番話說的相當儘興,但他對麵的錢秉穹和葉篤正卻並沒有顯得特彆激動。

過了片刻。

葉篤正緩緩的開口了:

“韓立同誌,你說的情景確實很吸引人,但是”

“以我們目前的技術來說,想做到這種效果似乎有些困難吧?”

隻見葉篤正攤開左手,左手大拇指彎曲到掌心,右手食指在大拇指上點了幾下:

“首先,你說的平流層飛行器就是個大問題,我們現在的飛機都飛不上去呢,你用什麼東西能把導彈送到平流層?”

“其次,就算真給你搞出來了飛行器,那麼我們如何能知道u2偵察機的具體軌跡?”

“最後還有一點,你怎麼能保證最少數千米、實際差值可能達到一萬米的高度上落下的導彈,可以命中u2偵察機呢?”

葉篤正的問題很尖銳,也很現實。

要知道。

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能把飛行器發射到平流層區域——火箭那種途經除外。

即便是海對麵和毛熊也是如此。

更彆說想要發射導彈,就必須要使用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的波頻是三毫米x微波,與探測雷達的波段是兩種類型。

根據毛熊公開的信息。

u2偵查機上有著三台偵測雷達,發現火控雷達信號後,可以在30秒內便迅速拔升高度。

毛熊之所以可以打下那架u2,真正的核心原因其實並不是單純靠著技術,而是因為一個老六的存在:

他們的情報機在很早的時候就通過各種渠道偵知,白沙瓦是u2高空偵察機的主要基地之一。

於是他們派了一個叫彼得的特工,以勤雜工的身份進入了白沙瓦空軍基地。

彼得對停機坪上的u2高空偵察機動了手腳,使其實際飛行高度與顯示的高度不一致,最終才讓毛熊順利擊落了u2。

可問題是這年頭的兔子壓根沒辦法做到這事兒,倒是大陸內的敵特壓力更加巨大。

因此在葉篤正看來。

徐雲的這個所謂方案,完全就是癡心妄想。

如果不是考慮到徐雲的貢獻。

葉篤正甚至想無聊的揮一揮手,說一聲散了散了。

他身邊的錢秉穹看起來也有些失望,畢竟徐雲的這個方案實在是太天馬行空了。

而就在葉篤正打算講些場麵話收尾的時候,徐雲卻開口了:

“你說錯了,葉主任,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件事。”

葉篤正頓時錯愕的抬起頭,看向了徐雲。

隻見徐雲此時像是在回應葉篤正質問的動作似的,先是豎起了左手的一根食指:

“第一個問題,沒錯,目前我們的戰鬥機也好民航客機也罷,確實都沒法飛抵平流層。”

“但是葉主任,你恐怕忘了,我們其實存在另一種很原始的工具,具備做到這一步的可能。”

葉篤正眨了眨眼,下意識問道:

“什麼工具?”

徐雲聞言轉過頭,指了指被方鐘纏在食指上把玩著的氣球,說道:

“氣球,或者說飛艇。”

葉篤正聲音拔高了幾分:

“飛艇?”

“沒錯。”

徐雲點了點頭,又做了個量身高的手勢,解釋道:

“葉主任,您是氣象專家,所以應該對海拔和氣壓的關係並不陌生。”的區域,大氣壓約為10hpa,真空容器每平米受到的大氣壓大約為0.10噸,也就是100公斤。”

“如果充滿氦氣浮力,那麼它的內外壓力差還會變小,對材質的要求會更進一步降低。”

“所以如果設計好翼型升力並且選好材料,我認為飛艇完全有可能上升到平流層的高度。”

徐雲的語氣非常篤定。

因為上輩子在讀書那會兒,他就曾經參加過首屆“飛航杯”全國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並且還得到過不錯的名次。

這種設計大賽可不是畫個圖或者建個模那麼簡單,需要設計出具體的原理、材料甚至模擬出升力軌道才行。

最後還要經曆過黃瑞鬆院士、劉永才院士、黃文虎院士、李椿萱院士四位工程院院士的指導點評,才能公布最終的名次。

後來科大還將徐雲他們的飛艇圖紙具現成了實物,順利在平流層停滯了三天。

“.”

隨後葉篤正思索片刻,對徐雲問道:

“韓立同誌,我再問個問題啊——你預想的囊體材料是什麼?”

雖然葉篤正不是飛行器設計的專家,但氣象氣球之類的設備他倒是接觸過不少。

俗話說得好。

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嘛。

動力結構啥的葉篤正不了解,不過材質方麵他倒是勉強可以做個判斷——要是普通的材質,肯定沒法承受平流層的壓力差。

“囊體材料麼”

徐雲回憶了一會兒,很快說道:

“囊體材料必須具備質輕、高強度、高導熱以及高韌性的特性,所以肯定需要聚脂纖維和滌綸。”

“另外還最少還需要氟薄膜鋁層進行導熱——這些以國內的現有工業水平應該都可以生產,但剩下的編織式載荷承載層要求就比較高了。”

“它需要一種足夠細微且牢固的小孔薄膜進行氣體交換,材質能夠耐高壓,孔徑最好能達到微米級,而且數量最少要上百張.”

“當然了,如果沒有這種材料,設計的過程中還可以想想其他辦法.”

提及編織式載荷承載層。

徐雲的眉頭便不由微微蹙了起來。

從設計角度來看,這玩意兒是平流層飛艇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可以說是命門。

飛艇能否按計劃上升到對應區域,能否不被壓力差破壞結構,很大部分就要依靠這種材料。

所以彆看他嘴上說可以想其他辦法,實際上要是這玩意兒不符合標準,後續的很多環節都會受到影響。

但沒辦法。

如果在這一步就說自己無能為力,那麼徐雲接下來的計劃就將徹底報廢了。

然而就在徐雲眉頭緊蹙之際。

一旁的錢秉穹卻非常堅定的開口了:

“韓立同誌,請繼續說下去吧。”

徐雲頓時一愣,下意識便抬頭看向了錢秉穹。

抬眼後。

便對上了錢秉穹極其篤定的目光。

這種目光徐雲有些熟悉,因為之前的老郭就曾經展露過相同的目光。

徐雲:

“????”

這啥情況?

要知道。

編織式載荷承載層需要的工藝對於目前的兔子來說,確實是一個很艱巨的難題。

哪怕是上頭現在決定要生產編織式載荷承載層,花費的時間恐怕都要以數月為計——這還是假設兔子們具備生產工藝的最快時間。

莫非

與之前的109甲機的存儲模塊一樣,兔子們的庫房裡還有某些後世未曾解密的東西?

看著一臉詫異的徐雲。

錢秉穹此時的內心其實也相當微妙。

這算是無巧不成書了嗎

在聽到徐雲描述的編織式載荷承載層相關屬性的刹那。

錢秉穹便想到了504廠那批因為參數被動過手腳而無法使用的氣體交換膜。

沒錯。

氣體交換膜。嘎嘎嘎,沒想到吧,其實那章就暗示過了)

徐雲所說的編織式載荷承載層需要的一切特性氣體交換膜全都具備,而且精度隻會更高,不會更低——這可是離心濃縮鈾用的氣體交換膜!

那批氣體交換膜的數量大概有三千多片,此時正因為參數錯誤全擱置在504廠呢。

連首都那邊都對怎麼處理這批氣體交換膜手足無措,結果眼下徐雲居然給出了這麼個合適的用武之地?

真巧啊.

隨後錢秉穹深吸一口氣,繼續對徐雲示意道:

“韓立同誌,請繼續吧。”

錢秉穹重複的第二遍‘請繼續’。

總算將徐雲的心緒拉回了現實。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繼續按照原先的思路說道:

“解決了導熱、氣體交換問題後,那麼剩下的就是囊體的韌性加固了。”

錢秉穹點點頭:

“那這個環節需要什麼材料呢?”

徐雲看了他一眼,嘴裡蹦出了幾個字:

“驢的頂漿分泌液。”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星辰之巔星辰訣 鬥羅:天生媚骨,開局藍霸團寵 職業?狗都不打! 這個男人太懂炒作 華娛從代拍開始 我有一座鏡像屋 大道之上 假千金空間通獸世,渣哥個個悔斷腸 我以惡女為資糧 1979我的年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