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孤懸海外,遠離德意誌。
而很明顯對黑興根王室來說當前核心利益依然在德意誌本土,東非殖民地隻能算黑興根王室投資的一個主要項目。
雖然恩斯特在戰略上將黑興根王室的未來選定在了東非,但是目前並不需要立刻前往東非。
因為東非殖民地放在任何一個殖民國家眼裡都還是個長遠項目,現在這個項目連第一階段都沒有完成。
東非殖民地嚴重依賴黑興根財團補血,離開了黑興根王室其發展就立刻陷入停頓。
就比如德意誌和奧匈帝國的武器,技術,人口,沒有黑興根王室作為中心調節,東非一個殖民地根本就不要幻想。
雖然,恩斯特人不在東非,但是東非的權力都掌握在恩斯特手中,條條框框將東非所有官員的權力都限製在極小的區間裡。
因為東非采用的是雇傭製,也就是公司製,當前主要開發項目就是農業,所以說東非殖民地是一個黑興根旗下的農業開發公司也不為過。
而東非的官員也就是黑興根的雇員,尤其是軍隊裡,那些最早的德意誌人,他們都是和黑興根簽了合同的。
換句話說,這些人都有軟肋在黑興根王室手裡,你大可以放心在東非利用職權瞎搞,可你的家人那都是在黑興根財團的檔案裡記錄著,在普魯士和德意誌這一畝三分地霍亨索倫家族的便宜可不好占。
而且這些身居殖民地各個統治層的德意誌雇傭兵,都是從普魯士軍隊退役的老兵。
說難聽點,都是歲數大了被軍隊趕出來的老年人,為了生計才到東非給恩斯特賣命。
等他們錢撈夠了肯定是不願意在東非繼續待下去的,畢竟他們也要安享晚年,而東非現在明顯不是養老之地。
東非醫療條件簡陋就算了,也沒啥好玩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沒有他們的家人。
和那些底層移民不同,遠東和奧匈,南德意誌……的移民那是為了討生活的,他們在離開家鄉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客死他鄉的思想準備,不排除一些人有榮歸故裡的想法,可大多數人還是衝著活命去的。
而德意誌雇傭兵,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參與殖民活動來賺錢,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是德國人這裡德國指目前德意誌各邦國統稱。)而不是東非人。
所以錢賺夠後,自然要回到德意誌去享受生活,所以權力隻是暫時在他們手中,何況是被鎖在籠子裡的權力。
黑興根財團常駐東非理事,那是專門用來查賬的,嚴格把關東非各項資源的調度和開銷,同時負責監督東非官員對恩斯特命令的執行情況。
黑興根財團派駐東非理事雖然人數少,但在高層地位都不低,其中馮德萊恩就是代表,他和東非軍事長官亞爾曼,東非軍隊參謀部的思維特華裔)共同構成了東非的三駕馬車。
在恩斯特最看中的東非軍隊裡參謀部是第二支力量,都是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學員,早期以華人學員為主,現在已經開始補充德裔學員。
黑興根軍事學院其實就是恩斯特養私軍的地方,所有學生都接受過洗腦教育,黑興根王室就是其信仰,所以恩斯特敢於重用他們,對東非各方勢力起到監督作用。
基本上每一個東非官員就要配一個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學員為副手,這套配置從中央一直到鄉村。
東非的任何動作都需要以上這三個團體聯席會議,然後報告給恩斯特,恩斯特再做決斷。
這樣東非的行政效率當然不高,但是非常穩妥,因為三方利益團體尿不到一個壺裡。
好在東非是個徹徹底底的農業殖民地,具體事務枯燥無味,就是種地,種地,種地……
偶爾打個土著部落,殖民地的村莊自己就能拿決定,也隻有土著國家,阿拉伯人勢力和其他殖民者需要向上級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