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已經熄滅,各個營帳裡都傳來鼾聲。官兵們酒足飯飽都睡熟了。
楊凡帶著親兵巡營。
這是楊凡的習慣,每日天黑後,如果沒有事情的話,他都會親自帶著親兵巡查營地。這是他帶兵以來的習慣。
四處看看,沒有問題後,他才會回去睡覺。
隨著楊凡的行進,不斷由哨兵詢問口令,隨著口令應答,哨兵敬禮後,繼續前行。各個團的團營長一般也會晚睡一些,看到楊凡查營都會過來和大帥彙報工作。
這個時候,是難得的和大帥接觸的機會。
“七團團長黃德升參見大帥。”
“七團一營營副閻應元參見大帥。”
楊凡聽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忍不住仔細打量了起來。這是個名人,沒想到他現在居然在京營裡。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裡江山。
他是北京通州人,明末在江陰做典史。也就是公安局長兼職監獄典獄長。
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十萬義民,麵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
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楊凡讀史看到這段也是感慨,華夏民族武德充沛,從來不曾真正軟了骨頭。要不是這些士大夫壞了天下大勢。如果把民心士氣振奮起來,每個城池都像江陰這樣拚死抵抗。彆說清軍了,任何外族都打不進來。
萬眾一心,眾誌成城。華夏百姓凝成了一股力量,讓一切敵人感到恐懼。
自從崇禎帶著後妃們夜遊地安門大街,碰到了做交通協管的閻應元,一番交談後,得到了皇帝的欣賞,從此後在順天府的衙門裡開始了平步青雲。
他本來就是個沒有編製的輔助人員,不僅轉了正,半年內還升到了捕頭。隨後,被調到京營裡,當了一個總旗。在訓練裡因為成績突出,再度升了百戶。
京營裡百戶很多,楊凡認不過來。
出征前,崇禎突擊提拔了一匹勳貴子弟做營副和團副。明擺著就是楊凡的家丁軍官退出後,接管軍營的。
京營現在采取楊凡的團營製度。一個團三千六百人。下設六個營。一個團部。每個營五百餘人,下設五個百戶。
此時,閻應元再度被提拔,做了一個營副。
楊凡對這些人不是很關心,甚至可以說,對京營關心也比較有限。京營畢竟是皇帝的,他願意怎麼玩都隨他去。所以楊凡對閻應元也沒注意到。
楊凡看到,他此時還隻是一個小夥子而已。和楊凡年紀差不多。
見到威名赫赫的定遠伯,閻應元有些崇拜,也有些緊張。
楊凡非常和藹的問了他一些營務上的問題。閻應元都對答如流。又問了些京營訓練中的問題,閻應元的對答也讓楊凡滿意。
楊凡發現,他的素質是超過一半軍官素質很多的,也能看出他非常的努力。
可見,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的。命運從來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此人確實是個人才,楊凡起了鍛煉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