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吃了早飯,決定去碼頭上散散步。
這是他的習慣,飯後溜溜腿,消消食兒。
這周圍都是他的家丁團駐地,到處都是和他打招呼的。
“老爺早啊”
“小的見過老爺。”
楊凡身後跟著衛隊長秦剛,和一個夥的十個精銳衛士。在碼頭附近的集市上溜達著。
他喜歡這種煙火氣兒。尤其是在他的羽翼庇護下,給這些百姓一個安全的謀生環境,他很開心。
遠處一群民夫抬著擔架走來,上麵都是哼哼唧唧的傷兵。
他們都是重傷員,這裡條件不好,野戰醫院條件有限。隻是初步處理,需要後送到歸化城去進一步治療。歸化城的物資要比這裡充裕的多。
楊凡走過去,挨個查看這些傷員的包紮和處理情況。
要是處理不到位,或者玩忽職守,楊凡會發火的。曾經有的醫護人員因為太匆忙,沒有處理好,被楊凡發現,打了軍棍。
這些傷兵儘管躺在擔架上,但是楊凡穿著蟒袍,不管認不認識他的人,都立刻就會知道,這是定遠伯、征西將軍楊凡。
他們掙紮著,要起來給楊凡施禮,被楊凡按住了。
“你們有傷在身,不必多禮”
官兵們都有些感動。這個年代,階層固化,底層的百姓都十分淳樸。上位的貴人做出一點點的禮賢下士,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都會收獲他們的真誠的愛戴。
楊凡依次問他們,是在哪裡受的傷,因為什麼受的的傷。現在感覺怎麼樣。
這些受傷的官兵,激動的和楊凡說著很爺們的話,好像生怕有一點點軟弱,被彆人笑話自己。
“你們都是好樣兒的,全是傷在前胸,沒有一個傷在後背的。這才是我楊凡帶出來的兵。”
官兵們頓時激動起來,嘶聲力竭的高喊“願為大明效死。原為大帥效死。”
一時間,恨不得身上的傷口在長幾分,寬幾分,才能體現自己的勇敢。
一支部隊的風氣,和主官直接相關。
楊凡帶出的兵,十分重視軍人的榮譽。寧可戰死,也絕不當逃兵。這也是他們看不起其他大明軍隊的資本。他們人人都為自己所在的部隊感到榮耀。
傷兵們上了船,後麵還有一些百姓帶著棺木等著上船。這些都是楊凡的家丁團陣亡的官兵家屬。京營的家屬就很難能來這裡了,一般都是後勤部門火化後帶骨灰回去。
打仗就沒有不死人的。
為了保證戰鬥力,楊凡規定,京營的兵都是一個街區的人編在一個營頭兒。都是親屬、街坊、發小兒。這樣的部隊在作戰時,會互相幫助,絕對不會拋棄戰友。
如果有人乾壞事,也會被製止。如果有人戰死,其他人就會瞬間紅了眼睛。這麼好的一個人被打死,他們一定要為他報仇。不然,回家去都沒法交待。這叫做血親複仇。
楊凡的規矩,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拋棄戰友,否則從嚴治罪。
長官戰死,其他人逃跑的,殺全隊。
更不能遺棄傷兵,這是也是要殺頭的重罪。
如果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死傷戰友的殘肢也得都找回來。死者要讓他們囫圇個兒的入土為安。
這些措施給官兵一種永遠不會被拋棄的感覺。
即使戰死了,新城的英烈祠也會刻上名字,年年祭祀。陣亡的家丁和楊凡係統其他參戰人員,也會在英烈祠的後山享有專用墓地。他們的家屬也會得到年金和各種福利。
所以,楊凡的兵是沒有後顧之憂的、上了戰場上人人效死,全部都敢於和敵人拚命。
這些人都是楊家的家奴,他們見了老爺,都上前跪下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