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行你不要避重就輕。你交代一下,你是如何操作羅偉脫罪的?”鄭平點了點王遠行。這個人就是不老實,不把事情擺上來,他就要一直裝糊塗下去。
“我操作羅偉脫罪?這個事情是這樣的,羅偉的再審我是發揮了一些作用的。現在看來,有些事情當時辦得還是欠考慮了。”王遠行終於開口了。
“你說吧。”鄭平知道王遠行這種人是不可能就這樣交代的。但既然他要玩這個遊戲,那就需要陪他玩下去。審訊就是這樣,除了施加必要的壓力以外,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到對方所有的手段都使出來後,再給他決定性的一擊。
“我在省院信訪室工作。當時,羅偉的父親羅生來省院信訪過。就這樣,我認識了羅生,對羅偉的案件也開始留意了。”王遠行一張嘴,鄭平就知道這個家夥沒有說實話。但鄭平也不去揭穿這個把戲,隻是靜靜地看著王遠行在表演。
“我承認,在這個案件上我有一些私情。羅生在白土市政府工作,他托了一些關係。我呢,對這個案件這麼關注,也算是有些私人的因素吧。”王遠行一邊說一邊觀察鄭平的表情。他知道對方絕對不是簡單說辭就可以輕易應對的。不過,什麼事情都是這樣,雙方的底牌暫時還不能全部打出來。需要一步一步試探,然後再拿出自己最後的意見。
“羅偉這個案件,在我看來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首先是口供定案。這可是刑案的大忌。我在信訪室工作之前,曾經在刑庭工作過,知道刑事審判最為重要的就是重實證輕口供。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上,人的證言是最不可信的。”當話題回歸專業,王遠行就如同變了一個人。鄭平不得不承認,這位王遠行法官是足夠專業的。
“人的證言為什麼不可信呢?這是因為人的不完美性所造成的。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往往對於一個事物的看法,在不同認知能力的人眼中,會有很大的不同。事物通過人的轉述,那就等於對事物本身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證人所說的事物,是他眼中的事物,而不是事物本身。”
“這有什麼區彆?”
“當然。”王遠行的眉毛一揚。
“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樣,他的觀點如果是片麵的,過於依賴這個證言,裁判也會片麵,甚至偏離事實。”
王遠行可能對一些原則問題看得並不重。對於這些法律上的細節,卻是有著特彆的堅持。
“除了認知因素以外,人還是社會性生物。在社會生活中,人會有特定的利益立場。哪怕事情與自己沒有關係,隻是一個旁觀者,人們還是要在這個案件中尋找自己的立場。世界上並沒有絕對中立的人。被告人不是,他的口供的可信性會受到影響。證人也一樣,他的證言也會受到影響。就算是法官,也隻是努力讓自己中立,這並不保證法官內心對於某一方沒有傾向。”
“若法官不能保持中立,那麼審判如何能保持公正?”鄭平問道。
“人都是有立場的,法官是人,所以法官也是有立場的。不同的是,法官在審判時會儘量避免自己的立場影響公正審判。我就是法官,我對於這種自我控製還是比較了解的。法官心裡暗示自己,把自己放在中立的位置。這隻是一種專業的自我控製而已。就如同普通人一樣,對於社會事務,法官也是有著立場傾向,甚至產生共情。這都是人正常的心理反應。法官也是人,也有這些正常的心理活動。”
“王遠行我們談的已經偏離了話題本身,我問的是你如何操作羅偉脫罪。”
“我們沒有偏離話題,而是追溯了事情的本源。我在這個案件中是有立場的。這個立場是偏向於羅偉的,這一點我是承認的。我調取了羅偉的卷宗。因為羅生信訪,我是有權查閱有關卷宗的。如果發現問題,我可以進行處置的。當然,不論如何處置,我都需要先了解案件。”
“你接著說。”
“我剛剛說了羅偉的案件依賴口供,輕實證。口供取得很全,對應的物證、書證卻是沒有查實的。現場沒有發現羅偉的痕跡,套在被害人身上的袋子的來源也沒有查出來。廁所的門鎖被換了,推測是凶手換的。可是鎖的來源也沒有查清。一切的一切,都沒有足夠的實證支持,全都是來自羅偉本人的交代。我認識到這個案子可能真的有問題。”
“既然你認為有問題,那你是如何處置的。”
“正常程序,我認為有問題的話,會簽署意見交主管院長。由主管院長決定轉交審監庭,審監庭再次審查後,決定是否啟動審判監督程序。案件進入審判監督程序後,案件啟動再審。”
“那你是這麼做的嗎?”
“沒有。”
“你是怎麼做的?”
“我把案件扣下了。”
“為什麼?”
“這算是我的私心吧。案件交出去,就脫離了我的控製了。案件脫離我的控製,我的重要性也就下降了,參與程度也會降低。羅家求到我,我對羅生的印象非常好。我不想讓案件脫我的手,失去控製。我要儘量親手把案件的結論翻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什麼道理。”
“一個是因為案件在我的手裡翻過來,羅生就會更感我的情。將來我找他辦事也就更容易一些。另一個是這個案件確實是有好的基礎,如果把這個案件翻過來,我更有一些成就感。以後我在圈子裡也算是更有炫耀的資本,找我辦事的人也就會越多。”
“好的基礎是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