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關於十公子之事,務必要公平正正。”
“不可存有私心。”
“此時的公子早已不是昔日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了!”
兩天後,秦長青收到華阜送來的人名冊。他翻開冊子,上麵有幾名字非常熟悉,也有不少名字聞所未聞,更有幾名名字超出了他的預期。
華要、章豨、蔡和、楊喜、蘇胡、王伏、桓陵、馬珪……
華要、章豨、蔡
章氏雖不如蒙氏、王氏、楊氏、馮氏那樣顯赫,但在關中氏族中曾是一個不小的勢力。隨著章湣的去世,章氏一度呈現衰敗跡象,但章邯承襲章湣的爵位進入朝堂後,穩健行事,使得章氏不僅未見衰退,反而逐漸重現生機。
照理來說,此時章氏應當保持低調。
然而,秦長青看到章豨出現在候選名單中時,頗感意外。
蔡和的祖父正是曾任秦相國的蔡澤。蔡澤是一個極為精明的人物,他曾經向範雎說明“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幫助範雎順利退休;他自己更曆仕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與始皇帝四朝,並安然善終,堪稱秦國朝堂上的常青樹。
蔡氏在鹹陽雖然聲名不顯,當前連九卿之位都無人占據,但是在朝野間卻鮮有人敢於小覷。儘管蔡澤在朝中的威勢已不如從前,但他三十年來的朝堂任職經曆,使不少人受惠,蔡氏仍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
然而,
蔡氏一貫懂得明哲保身。
曆來未曾明確站隊,僅服務於“王”。
這次蔡和榜上有名,讓秦長青心裡有所猶疑。
楊喜。
此名並不陌生。
他是來自關中楊氏的一脈,父親楊碩被征辟而未任職。如今楊端和派來楊喜的做法,也讓秦長青一時捉摸不透,況且曆史上,楊喜憑借參與擊殺項羽有功,還被賜封為侯。
蘇胡。
秦長青未曾相識。
但華阜細心了相關背景。蘇胡乃將軍蘇角之弟,現蘇角正率領軍隊戍守北方。看到這資料,秦長青隱約猜到華阜的心思,恐怕是刻意為之,以免讓扶蘇拉攏北疆的將領。
接著還有桓氏的桓陵、嚴氏的嚴珂、羌閼以及司馬昌等人……
對此,秦長青點頭表示滿意。
雖然也有一些關係戶加入,總體尚可。
整個名單基本涵蓋關中各大氏族成員,唯獨有一例外馬珪。
他是內史馬興的兒子,而馬興正是昔日的馬服君趙奢之後。這讓秦長青皺眉,他絞儘腦汁也想不起何時與馬興有所往來。
最終,
他搖搖頭放棄了。
畢竟,若馬興願意將兒子送到這裡,也是對他有利之舉,否則整個尚書司將會為關中氏族完全占據。
隨後,秦長青重新謄寫了一遍名單,並在末端添了一人
李成!
自此,尚書司人員全部確定。
他收好竹簡,動身離開了回中宮,徑往尚書司署而去。此前他已派人通知各家代表前來集合。
……
來到尚書司。
這裡聚集著許辛(農家)、相晁與徐升(墨家)、呂卓(名家)等人。此刻他們彙聚一處,神情洋溢著興奮之情。
近來,鹹陽發生諸多大事。
這些人此前不曾想過,原本隻是六百石的秦長青竟能成為公子,且這新生的尚書司亦引起了朝中眾臣的關注。自從廢除博士學宮之後,他們漸漸退出了公眾視野,並未曾預料還能在此刻嶄露頭角。
這些變化突如其來。
儘管他們並不經常關注朝政細節,但也察覺朝堂上出現了兩種陣營扶蘇和秦長青。二者皆是皇位爭奪者的重要人物,尤其秦長青似乎更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相較於扶蘇對儒學的專注,
秦長青明顯對各家更為重視。
如果秦長青登基,首批投奔他的這些百家代表必然會受到優待,平步青雲也隻是遲早的事。
況且近期,秦長青動作頻密,
甚至給群臣發放了書函,希望能推選官員填補尚書司缺額。此做法公然地拉攏人脈,而這一切並未引起秦始皇不滿。種種跡象令他們充滿想象。
徐升環視四周,低聲說道
“十公子的舉措大家都應有所知曉。”
“現下他在鹹陽聲名日隆,加之以往累積的名望,在百姓之間更是勢頭正勁,未來大可有望再上一層樓。尚書司當前為十公子掌管,我們也被視為他的左膀右臂乃至重要助手。當初設立此機構本為讓我們各顯其能,但目前情勢有所不同。”
“你們有何看法?”
大家相互看看,均未出言,
但閃爍的眼神已然暴露出內心的想法。
過去是沒有選擇。
實在是無法承受那種壓力。
因此選擇了專心研究學問,以逃避種種紛擾。
如今他們已經成為十公子最為倚重的人,而且他們是最早投靠十公子的人,這種先發優勢非常大。如果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也許就能借此機會踏入朝堂。
他們的內心不禁蠢蠢欲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見此情景,
徐升輕輕一笑,說道
“既然各位都有些顧慮,那就讓我來拋磚引玉吧。”
“尚書司是目前百家學派立足的地方,我百家應當在這其中占有一定地位,絕不應該讓其他人在尚書司占據主導。”
“的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