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次年,王姈和曲冷君給李皓又生下了一子一女,讓李皓完成了兒女雙全的成就。
之後等養好了身體,便到了要返回都城去參加袁慎和程少商婚禮的時候了。
隻不過經過王姈和曲冷君的商量,最終還是由曲冷君一個人回去,把王姈給留了下來。
美其名曰是沒人在李皓身邊照顧,她們不能放心。
可實質上還不是要杜絕下其他人過於得寵的可能性,即使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但防患於未然嘛,畢竟文帝的前車之鑒猶在。
當初要不是越妃和皇後兩人同時跟文帝鬨彆扭,讓一個宮女抓住機會爬上龍床生下五皇子,也不至於會憑空多出個徐美人。
之前她們是懷有身孕,沒辦法才給李皓納了妾室,現在既然身體恢複了,自然就不能再給李皓機會。
而且這孩子出生沒幾個月,也不能一起帶走,留下個人看著也有必要,畢竟李皓主要還是在外麵處理公務,把孩子交到彆人手上,總是不那麼放心的。
對此李皓就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反正李皓本來也沒真打算廣開後宮,主打的還是夠用就行。
尤其是看著第五成那虛了就補,補了又虛的循環,讓李皓也深刻感知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不過第五成雖然遭了些罪,但總體而言還是不錯的,至少他膝下的子嗣已經上兩位數了。
為此,已經得到消息的袁沛極為高興,特意來信把李皓給好生誇了一頓,說李皓這事做的極好。
要不是因為徐州離蜀郡太遠,隻怕他都想親自跑過來一趟,來看看第五成的。
當然也是幸好沒來,否則要是讓他看見第五成現在的鬼樣,隻怕就高興不起來了。
後續等曲冷君從都城返回,已經快到年關了,前後加上待在都城,一共花了將近半年有餘的時間。
在這之中,蜀郡的變化不小,因為李皓一係列振興民生經濟的舉措,蜀郡百姓基本做到了家有餘糧,甚至有些精於針織的家庭,還有餘錢能給自家都裁身新衣、吃上幾頓葷腥。
彆看這變化好似不大,但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卻也稱得上是盛世景象了。
要不是如今對於百姓戶籍有著嚴苛管理,隻怕蜀郡周邊郡縣的人早就彙聚過來了。
但即使如此,他們也依然吃到了不少紅利,隻是沒蜀郡這般明顯罷了。
而除了蜀郡有變化之外,都城在這段時間也發生了不少事情,其中最大的應該就是太子又娶了一個老婆,被封為良娣,地位僅次於太子妃。
畢竟太子妃多年未有子嗣,之前文帝和宣皇後念及舊情,所以一直沒說什麼,總想著再給她一些機會。
但現在時間已經過的太久了,太子為國之根基,膝下若一直沒有子嗣,日後如何能坐穩帝位。
因此在文帝的授意下,由宣皇後做主,幫太子指定了人選,是虞侯的小女兒,出身於景枡功臣之家。
顯然這個人選並非是拍腦而定,而是有意在太子身邊形成製衡,讓以袁、梁、曲三家為代表的世家派係,與景枡功臣們能在之後並立朝堂,不讓一家獨大。
而且本身太子暗弱,有一個強有力的外戚支持,也能保證皇權穩定,而這一點是太子妃無法做到的。
因此到這裡,其實也就注定了太子妃日後的結局,雖然她生不出兒子,照理來說不會造成什麼威脅。
但若是任由她當了皇後,那未來的皇子該如何自處,名不正則言不順。
若是太子妃足夠聰明,能主動讓一讓,或許還能長享富貴,可問題是她沒這腦子,並且還心胸狹隘。
在得知這消息後,太子妃在東宮大鬨了一場不算,還直接鬨到了長秋宮去。
宣皇後脾氣好,沒打算拿她怎麼樣,還對她好言相勸,可這態度越軟,就越發縱得她不知天高地厚。
最終把文帝給惹來了,直接就讓小黃門給拖了出去,在東宮給圈禁了起來,並把冊封良娣的儀式給辦了。
想來隻要新晉的那位良娣腦子靈光些,趁著這個機會在太子那好好刷刷好感,想來太子妃可能都等不到太子的子嗣出生,就得靠邊站了。
後續時光荏冉,李皓在外輾轉兩地任了十年太守,不僅令治下物阜民豐,還順帶手的平了一場蜀中叛亂,也算是功績斐然,被文帝重新召回都城任職。
當然了,能有這次機會,除了自身功績之外,還有很大一方麵是因為袁沛的致仕,和梁無忌的退居二線。
袁沛早年征戰四方時本就有些隱憂,如今已然有些力不從心,便上書致仕給後輩讓路。
而梁無忌的身體倒是沒什麼大問題,可現在文帝為了加強集權,逐漸將權力移交到尚書台,三公手中權力所剩無幾,幾成虛職。
因此他乾脆便也主動讓路,把李皓給重新調回都城,這樣能得到的收益更大。
等李皓再次看到這雒陽城頭,心中不免生起了無限感概,十年呐,自己終究還是回來了。
隨後李皓先將曲冷君他們送回府裡安置好,便遞帖進宮拜見文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次文帝沒讓李皓等,很快就把李皓給召了進去,然後李皓第一時間便注意到文帝是真的老了,兩邊的鬢角都已變得花白。
而站在一旁的太子看著也是愈發沉穩,隻有霍不疑是真的看著變化不大。
將情況環視一周後,李皓已經走到殿上向文帝施了拜禮。
文帝讓李皓起身後說道“自你當年離開都城,朕有十幾年沒見到你了,今日一見看著無甚變化,看來在任上沒吃什麼苦頭嘛?”
李皓聞言回道“這都得多謝陛下愛護,益州乃天府之土,蜀郡又是益州中心,臣去那裡任職確實沒遭什麼罪!”
文帝笑道“那倒是沒錯,不過你也沒辜負朕的一番苦心,將蜀郡和廣漢郡治理的物阜民豐、路不拾遺。
要知道這些年,益州刺史每年的奏報對你都是讚不絕口,言必稱你為國之乾城。”
李皓回道“這是刺史大人過於謬讚了,我也隻是做了自己的本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