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皓的這個解釋後,景帝的心裡也舒服多了,隨後便問起了李皓的想法,要如何處置這件事。
李皓說道“那自然是先暗中嚴查萬聖道,他們如此大規模的勾連朝臣,甚至是宮中近臣,必定所圖甚大,總要先弄個明白,然後才好處置,否則貿然出手隻怕會留有隱患。
至於那些朝臣,倒是可以借用這次的科舉舞弊案來處置一部分,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剪除其羽翼。”
景帝聞言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對,萬聖道如果隻是想借助朝廷勢力,來擴展江湖威望,那確實更應該勾連的是各地封疆大吏,而不是宮中近臣。
隻不過一個江湖勢力,僅憑借拉攏一些朝臣就妄圖想顛覆朝廷,這未免有些太異想天開了吧。”
李皓回道“按常理來說確實如此,我朝各地橫兵數十萬,自然不是一個江湖門派能覬覦的。
可縱觀萬聖道的發展來看,其盟主封磬絕非是無智之人,因此兒臣覺得他們背後必定有所依仗,因此才說不要貿然動手。
畢竟如果不能斬草除根,今日滅了一個萬聖道,難保他日不會再冒一個千聖道、百聖道出來,到時他們隱於暗中反倒更加危險。”
景帝稍思考了一下,也認同了李皓的想法“好,那這件事便按你說的來辦,由你來親自負責,也算是提前接觸一下朝政。”
李皓對此卻沒有答應,而是回道“兒臣謝父皇信重,隻不過要處理此事,還需再一明一暗同時進行,並且兩者在明麵上最好不要有瓜葛。
因此兒臣想請父皇擇一能臣,以大理寺之名來審斷科場舞弊案,至於兒臣則來處理萬聖道之事。”
到現在為止,景帝也沒太把萬聖道當回事,就當是要鍛煉李皓的能力,於是便也直接同意了下來,讓李皓放手去辦。
隻是李皓今天過來,最終目的是為了要離開京城,到江湖上走一遭的,之前的這些都是鋪墊。
現在既然已經鋪墊好了,當即就又趁熱打鐵“是,兒臣一定儘力而為,隻是為了能更好的調查萬聖道,兒臣想請旨離開京城幾天,親自去實地調查一下。”
那景帝自然是不允的,直接說道“胡鬨,你是一國儲君,怎可擅動,具體查案你吩咐了自然有人去做,你隻在京城坐鎮便是。”
李皓則再一次回道“父皇說的兒臣自然明白,隻是兒臣想出去也並非是光為了這一件案子,而是想要去深入了解如今的江湖。
自十三年前,李相夷創建四顧門開始,江湖的事情便逐漸脫離了朝廷掌控,之後四顧門和金鴛盟爭鬥覆滅,百川院出現。
朝中為了儘快讓江湖穩定,不會再禍害百姓,特意與武林約定,把江湖事交由了江湖刑堂百川院管。
此舉在當時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讓江湖迅速恢複了平靜,隻是也釀成了,江湖人再也不受本朝律法約束的情形。
因此兒臣覺得如今時移事易,這個情況應該要改變一下了。”
對於當初的決定,景帝心中其實也有過嘀咕,因為這本身就相當於分割了朝廷的治民之權。
而且在最初,朝廷的意思是想要收編四顧門的,為此還和四顧門二門主單孤刀聯係過,隻是後麵遲遲沒有回信。
但要他突然去選擇推翻以前的決定,他一時間又下不定決心。
看到景帝這樣,李皓繼續說道“以兒臣愚見,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之民就該一體待之。
父皇當初選擇讓百川院監管江湖,是為了百姓,而如今情況有了變化,自然也應當作出改變,這也是為了百姓。”
這張口百姓、閉口百姓的話,倒是讓景帝的態度有所鬆動,但關於李皓的安全他還是不放心的。
於是說道“那這也不需要你親自去,朕安排監察司的人聽你命行事便好。”
李皓回道“若是尋常之事,坐鎮京城自然無妨,可這關係朝中大政,又是兒臣辦的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想著儘善儘美。
這從彆人口中聽來,本身就會夾雜著他人的想法,幾經傳遞難免就失了本意。
因此兒臣才想親自到江湖和百姓中間走一走,去親耳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後因時製宜找出最有利於百姓的方式。
而且兒臣認為自己也該去了解下民間疾苦,否則日後治政理事難免會有所偏頗,到時隻怕會更令父皇失望。
至於安全方麵,兒臣自然不會馬虎,就說兒臣如今的內功,已經不弱於軒轅都知,在江湖上自保總是沒問題的。
另外東宮侍衛也可以喬裝在暗中護衛,他們的本事父皇也看過,所以父皇不用為此擔心的。”
李皓說的這些,景帝自然明白,可兒行千裡,做父母的總是擔心的,因此即使李皓如此說,景帝也沒有答應下來,隻是說會再考慮一番,就讓李皓先退下了。
在這件事情上,李皓知道找皇太後也沒用,指不定她得知了阻攔的力度會更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就隻能是自己三番兩次的來磨景帝,讓他見識了下李皓為安全做的準備,最終才讓他鬆了口,允許李皓離京。
不過即使如此,李皓還是不得不接受了楊昀春這個號稱大內第二的高手做護衛。
其實按李皓的本意是不用的,畢竟就後麵李皓和楊昀春的交手情況來看,雖然在招術上,李皓還差了幾分,但在內力上,李皓卻已經遠超於他了。
因為李皓現在基本上可以做到隨時運功,雖然效率上稍微差了些,但積累下來還是很驚人的。
至於招式上,那也不是李皓的問題,而是那些對招的人總是留手,即使是有李皓嚴令也是如此,讓李皓少了不少磨礪。
在這種情況下,李皓認為對一個楊昀春沒什麼必要,隻是在後麵景帝說要派軒轅蕭的時候,李皓就果斷同意了楊昀春。
兩害相權取其輕,楊昀春可比軒轅蕭容易安排的多,李皓可不想身邊跟著個大麻煩。
當然,李皓也不是就這麼直接走,畢竟李皓已經聽政好幾年了,突然不見了難免會讓人懷疑。
最後兩人議定,景帝找了個先帝托夢的理由,讓李皓到皇陵去祭拜,並守護一段時間。
皇陵看守嚴密,到時隻要把內外紮好口子,時不時傳出點動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