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根棍!
“我喜歡挑戰,不上點難度顯示不出我水平。”
這是劉異的回答。
鄭顥感覺這小子有毛病,舍易求難。
三更之後他們五個人一起離開延生觀。
寅時長安街鼓敲響,他們隨著首批入城人流再次返回城內。
劉異到家時外麵天仍然黑著,剛到河傾月落。
他躡手躡腳溜進臥室,發現李安平正睡得香甜。
劉異靜悄悄脫衣上榻,準備摟著媳婦補一覺。
他閉上眼睛時嘴角忽然浮現一抹壞笑。
“傻子才會知難而進。”
“我選擇楊欽義是因為上麵有人呐。”
九月朔日,黃昏。
左樞密使楊欽義帶著義子楊玄價去永崇坊探望長兄。
世人皆傳“天下楊氏出弘農,弘農楊氏遍天下”。
這個顯赫了千年的名門望族傳承到現在,已經沒法跟鼎盛時期相比。繼開創了大唐兩稅法的名相楊炎之後,這六十年間弘農楊氏隻出過楊嗣複一位宰相。
楊欽義他們家這房更是大不如前,要不然他當初也不會狠下心一刀切了入宮為宦。
即便他如今已經做到了‘宦官四貴’的位置,仍是很難振興家族。
此刻楊欽義正與兄長楊欽仁一家閒聊。
廳堂裡有除了有他們兄弟倆,還有楊欽義的義子,楊欽仁的娘子和女兒。
楊欽仁沒聊兩句便開始吐槽自己正在太學讀書的兩兒子。
“那兩個不成才的東西,今年畢業考又沒過,早知道當初過繼給你好了,我看他們就不是讀書的料,還不如隨你入宮的好。”
楊欽仁夫人不滿懟道
“你現在把我個兩兒子送進宮也不晚,看以後誰給你們楊家繼承香火。”
楊欽義的義子楊玄價暗自憋笑。
心道幸好沒過繼,否則就沒我這義子什麼事了。
楊欽仁的女兒在心裡偷偷腹誹
兩位兄長沉迷研究《肉蒲圓》,若是能順利畢業才叫奇事。
楊欽義勸慰兄長
“這事急不得,國子監每年生徒就那麼多,國子學中大有年過而立還在就讀的學生。”
“唉,大郎玄同明年就到而立了,為兄怕是等不到他們金榜題名那一天了。”
楊欽義明白兄長這是拿話點他,希望他跟國子監的祭酒說說情,給兩個侄兒爭取一個畢業名額。
不是楊欽義不想,而是朝中跟科舉相關的那些大臣要麼假清高,要麼老頑固,根本不買他這個樞密使的帳。
他除了在背地裡罵罵這些臭酸儒,也是無可奈何。
這時楊家門仆進來稟告
“報阿郎,同三娘訂婚的劉家小郎君帶著他兄長,還有一名陌生男子前來拜見。”
楊欽義的侄女楊悅當即麵露驚喜
“阿耶,是二郎來了?”
昆侖瓜的弟弟劉乾是楊悅訂過娃娃親的未婚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