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根棍!
每年新科進士放榜日都在上巳節前後,正值煙水明媚、春花爛漫的踏春時節。
新科進士們金榜題名,春風得意,從放榜之日開始便以各種名目聚飲,如大相識、次相識、聞喜、櫻桃、月燈、打球、牡丹、看佛牙、關宴等等。
曲江宴其實不是指一個單獨的宴會,而是登科舉子所舉行的一係列宴會總稱。宴飲地點便是芙蓉園邊的曲江池,以聞喜宴開頭,以關宴收尾,會持續一兩個月的時間,雁塔題名、曲江探花等活動都發生在這段時日。
這段時日曲江之畔會車水馬龍,熱鬨非常。參與宴會的除了登科的進士,還有進士們的恩師以及主考官,也會有許多不請自來的客人,像各家公卿世族,他們來大都是為自己家中未出閣女兒來挑選東床快婿。
也會有年輕姑娘故意選在這個時間呼朋喚伴組織裙幄宴,她們到曲江邊蹴鞠、跳繩、踢毽子、蕩秋千,累了就以草地為席,用七彩裙布搭起帷幔,在裡麵設宴,鬥酒行令,開懷暢飲。姑娘們儘情展示曼妙身姿和蹁躚舞影,無非也想多看幾眼年輕有為的新科進士們,最好能跟某位郎君再發生點小故事。
眾多曲江宴中以聞喜宴最為重要,最初的聞喜宴隻是及第學子湊錢喝酒,施行aa製,被人戲稱“醵錢於曲江”。
從唐玄宗李隆基開始,天子會親臨曲江宴,與宴者也要經皇帝欽點。
宴席間皇帝、王公大臣及新科進士們一起遊走,所以曲江宴也叫曲江遊宴。
不過大唐曆任天子對士子們都很小摳,皇帝欽點了一群人參加曲江宴,卻不負責買單,又怕被人詬病堂堂天子蹭吃蹭喝,於是宴會當天皇帝會帶點宮中小點心過來,如紅綾餅,還小氣地隻賜給每人一張。有個叫盧延的進士吃完寫道“莫欺零落殘牙齒,曾吃紅綾餅餤來。”
皇帝騙吃騙喝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後唐明宗李嗣源當皇帝的五代時期才改變,天成二年927年,李嗣源終於決定為曲江宴買單,詔“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逐年賜錢四十萬。”
朝廷不承辦曲江宴,可這麼大規模的宴會,其所需食材、廚師人手等等都需要專門準備,由此也產生了專門承辦曲江宴會的負責人,被稱進士團,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型活動策劃之類。
後來士族大家發現曲江宴是結交朝臣,培養未來黨羽,對外展示家族實力的好機會,於是各世家又開始爭搶承辦曲江宴。
現在承辦曲江宴已成為一種時尚,每年士族豪門為了獲得承辦資格還需要經過激烈競爭。
大明宮,紫宸殿。
吏部尚書崔龜從正跟大唐天子李瀍彙報關試的準備情況和今年曲江宴的招標結果。
“陛下,關試將在半個月後舉行,由吏部員外郎王龜主持。”
考中進士的學子們不能即刻授官,還要經“吏部員外郎於南省試判兩節,試後授春關,謂之關試。”
就是讓這些新科進士們每人寫兩份案件判詞,相當於給公務員崗前培訓後再來個崗位職能考核。
關試隻是走個過場,一般進士們隻要參加關試,基本上能夠拿到春關。
春關就是做官的資格憑證。
“王龜?”李瀍重複後輕笑。
王龜是有當代仲尼之稱的禮部尚書王起的次子。
王起多次主持科舉,包括今年,他可謂大唐第一主考官。
可笑的是王起的兩個兒子王式和王龜沒一個走科舉之路,全部由門蔭入仕。
“好,可以用王龜,”李瀍應允後又問,“今年的曲江宴何時開始?”
“回陛下,在五日後。”
“由哪家承辦?”
“今年申請承辦聞喜宴的家族有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博陵崔氏和渤海高氏,經吏部商討,我們認為選擇滎陽鄭氏最為合適。一來今年新科狀元出自鄭氏,二來幾個申辦家族中,以鄭氏出錢最多,他們打算出一千緡籌辦宴會。”
李瀍聽到滎陽鄭氏,目光瞥向在自己旁邊躬身站立的王文乾。
他一臉戲謔問道
“內給事,滎陽鄭氏可是你未來嶽丈家,你可欣喜?”
王文乾以要哭的表情回
“奴婢欣喜。”欣喜的想哭。
那哪是嶽丈家,那是仇家啊。
皇帝命他七日後迎娶滎陽鄭氏中祖的一名庶出女兒,這等於將他放置在懸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