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駕崩之際,李元吉帶領“清君會”闖入皇宮,廝殺一片。
李君羨披甲上陣,奮勇殺敵,擒賊先擒王,捉住了李元吉,苦口婆心地相勸。
“四叔,回頭是岸吧,皇上已薨逝,你何必再犯下殺孽!”
李元吉瞪了眼李君羨,大罵對方沒良心,自己親爹被皇帝殺了,居然不想著為他報仇,反而把仇人當親爹看,簡直就是孽子,就算李世民現在死了,皇位也該換彆人坐。
“四叔,你收手吧,我不想與你為敵,你捫心自問,難道你就沒有私心嗎?看看你現在做什麼?帶著自己的一批心腹來送死?你以為你們能夠從羽林軍手下逃脫?”
李君羨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我之所以不殺李世民,是因為他是好皇帝,為一己私怨,導致天下大亂,那才是真正的罪人,皇上勤政愛民,夙興夜寐,這些我都看在眼裡,大好的太平盛世,你非要造反,招惹殺戮,難道百姓生靈塗炭,給突厥有機可趁,就是你口中所謂的大義,你再執迷不悟,我不會手下留情的!”
李君羨目光炯炯地注視於他,使其目光看向四周,刀槍劍影,血流成河,清君會成員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
李元吉的表情僵硬一瞬,看了眼好似被李世民洗腦的大侄子,絕望地閉了眼睛,“放他們走,我死!”
手臂受傷的淩靜挨著他們最近,驚慌失措地對李元吉大喊,“乾爹,不要啊!”
李君羨側首,不忍看李元吉自刎。
其他存活的人想要進攻,但淩靜親眼看到乾爹含恨自殺,乾爹臨終的話,是為了保住他們的性命,她眼圈泛紅,恨恨地瞪了眼李君羨,對其他同伴招呼道,“我們撤。”
羽林軍想要上前追趕,但李君羨攔住了他們,“讓他們走,一切責任由我來承擔。”
宮亂得以平息,長孫無忌和上官儀心緒複雜,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大聲宣讀遺詔,遺詔內容一樣,太子李治資質平庸、德行有虧,被廢去太子之位,貶為安王,即日前往封地,無詔不得歸。
武皇後之子李瑞,出生有吉相,乃紫微星下凡,冊立為新君,年過十五可親政,由定國公李君羨攝政,長孫無忌和上官儀輔佐。
此詔一出,朝臣議論紛紛,反對李君羨攝政者不在少數,琳琅看了目前情勢,亮出了李世民給予自己的遺詔,由長孫無忌和上官儀親自檢驗真偽,然後宣讀。
先皇的意思是,如果定國公攝政不得支持,或者堅持推辭,由皇後武氏親自攝政。
“臣不堪重任,還請娘娘親自攝政。”
李君羨沒有什麼野心,壓根不想攬那麼大的權力在手,被人猜忌,躬身下跪,對琳琅鄭重一拜,顯然是尊皇後為攝政太後。
長孫無忌和上官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裡雖然有點疑慮,但詔書是先皇親筆(妖妖的係統做假把戲),這根本做不了假,隻能隨著李君羨跪下,附和一拜。
有先皇遺詔在手,長孫無忌和上官儀這樣德高望重的老臣附和,其他官員根本不想做殺雞儆猴的雞,不管服不服氣,紛紛跪拜,齊聲高呼,太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眾愛卿平身。”
琳琅好似女王範般,揮袖發言。
新帝年幼,太後猶如女皇帝般攝政,處理公務,前三年還好,琳琅感覺很新鮮,做了很多對百姓有利的舉措。
比如調查了長安城有多少無家可歸的乞丐,使其人力資源被有效利用,乞丐們可以組團修建河道,洛陽行宮的修繕事宜暫停,不必要的建築經費,全部用在改善民生的大小事上。
但三年以後,琳琅感覺沒什麼意思,不想管那麼多事,主要是每日早朝要起那麼早,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折子上呈,要不是有李君羨和兩個老臣幫襯,她真有點吃不消,主要是妖精懶習慣了,勤快不起來。
在琳琅成為攝政太後乃至大唐公認的天後娘娘,在百姓心中開始有女皇帝稱號,這段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