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讖謠四起楊堅惶恐
日月照龍舟,黃淮水逆流。
掃儘楊花落,天子季無頭!
說這是一首定場詩嗎?不是。那這是什麼?此乃是大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在京師長安,突然間出現的一首詭異的童謠!
這首童謠也不知道誰寫的,突然之間就風靡了長安城大街小巷。所有的孩子,無論是窮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還是要飯的孩子,隻要在長安城的孩子,沒有不會唱的。他們一邊玩遊戲,一邊跳房子,一邊就唱這首童謠。直唱得長安城是人心惶惶。唱來唱去,唱來就唱到了當今皇上隋文帝楊堅耳朵裡了。楊堅大吃一驚,馬上就召集了左仆射宇文述,右仆射高熲以及太子楊廣前來商議對策。
說就因為一首童謠,皇帝值當的嗎?是不是小題大做了?非也。像這種童謠在中國曆史上,有一個專屬名詞叫做讖言,又叫做讖語,還叫做讖謠。什麼是“讖”?就是包含凶兆的隱語。曆朝曆代,在社會轉型期,或在皇朝更迭之時,或在朝代更換之際,或在天下變亂之前,往往社會上就會流傳一些類似詭異的童謠。像秦末年間流傳的“大楚興,陳勝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像三國時期流傳的“三馬同槽相”;元末時期流傳的什麼“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都屬於這種童謠。這是曆朝曆代統治者最忌諱的東西。如果抓住誰造的謠,誰發起了這讖緯之言,就把這人給抓住,處以極刑。毫不留情地夷滅三族。這人太可恨了!另外,隻要出現這種童謠,曆朝曆代統治階級心裡也發慌啊,這是不是上天預警啊?尤其隋文帝楊堅。
這楊堅在中國曆史上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對中國的發展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最大功勳就是他統一了整個中國。
中國在曆史上就像《三國演義》所說的那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裂和統一相繼出現。
東漢末年,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天下變亂。到了西晉,有這麼一個短暫的統一時間。可是沒過幾年,北方少數民族打過來了。西晉王朝沒辦法,衣冠南渡。這時,北方就形成了五胡十六國。再往後,又形成了南北朝對峙局麵。隋文帝楊堅平南陳、滅北齊,一統天下,終於結束了中國長達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麵。由此我們可以說,楊堅對中國曆史發展有著重大貢獻,也可以說是一代明主。起碼來說,在楊堅統治前期,算得上一個好皇帝,一個明君。
但是,到了他統治後期,就越來越糊塗。而且楊堅這個人呢,還有一個毛病——迷信。特彆相信讖緯之言和神怪之說,尤其相信夢境。這可能是很多統治者都會犯的一個通病——等自己到了九五之尊的時候,看誰都像反賊,看誰都想造自己的反,看誰都想著把自己鼓搗下去,就擔心自己的江山不穩。楊堅就這樣啊。他當了皇帝之後,疑心是越來越重,前不久,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有十八個光著屁股的小男孩兒跑到身上,拽他胡子,掰他胳膊,扯他耳朵,拿他當馬騎,他猛地一下驚醒了。哎,怎麼做這麼一個奇怪的夢呢?不明白此夢主吉主凶?正在這個時候,長安城突然間又流傳了這麼一首詭異的童謠。楊堅的心裡就更犯嘀咕了“我得找人商量商量。”於是,就找了幾個統治核心層,像什麼左仆射宇文述啊,右仆射高熲啊,連同太子也是他的二兒子楊廣一起找來,就問他們“你們聽沒聽到這首童謠?”
這三個人一聽,表麵上,“嘶……陛下,呃……這個我們略有耳聞。”
“嗯……那你們說說這首童謠是主吉還是主凶呢?”
“呃……”高熲沒言語。高熲這個人是一代名相,他對這些東西向來嗤之以鼻——這些東西背後肯定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在操縱啊。對此,你不要理他。誰要傳,可以下道旨意禁止傳謠,否則的話,治罪!這樣的話,不用多長時間,這首童謠自己就消失了。你越在意它,可能越麻煩。所以,高熲沒言語。
但宇文述說話了,“陛下呀,依臣之見,這首童謠可主大凶啊!”
“噢?宇文愛卿,此話怎講?”
“呃,陛下,呃……能不能恕臣之罪?如果臣分析的不對或者語言有所冒犯,還望陛下不要降罪才是。”
“哎,咱們都是貼己君臣,不用講那麼多,找你們來,朕就想聽你們一句實話,但講無妨,朕決不問罪!”
“多謝陛下!陛下,臣也是瞎分析啊。您看看這頭一句——‘日月照龍舟’。這就說明啊,這首詩說的是有關咱大隋江山的。或者直接說是有關陛下您的。為什麼?龍舟嘛,誰能坐龍舟啊?隻有陛下您這九五之尊的人才能坐龍舟啊。所以呢,這第一句就定了整首詩的格調了,就說這首詩一定是針對陛下您的;那第二句呢?‘黃淮水逆流’。黃河淮河最難治理,順著流還經常決口子、發大水,這要再倒著流……哎呀,這就說明中原有變呢,黃淮在中原啊。北方一生變,主大凶啊!再看第三句——‘掃儘楊花落’。這就更不好了,‘楊’這不是陛下您的姓氏嗎?‘楊花落’這不說明我們楊隋江山有些不穩當啊;第四句,您看看,叫‘天子季無頭’。這就說明是誰要推倒我們楊隋江山呢?那新的天子是誰呢?這個天子就是季無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哦……”隋煬帝一聽,“這好辦了!傳旨下去普天之下,給朕抓捕一個叫‘季無頭’的人!抓住之後,無需問罪,立刻處死啊!”
“陛下,且慢!”
“嗯?怎麼了?”
“陛下,這是讖緯之言啊。讖緯之言不會那麼明白的。既然前三句都得分析,這第四句呀,它也不是說這個天子就叫做‘季無頭’。”
“啊?”隋文帝楊堅糊塗了,“愛卿啊,你到底什麼意思?”
“陛下咱得分析。‘季無頭’這個‘季’字如果去掉頭是個什麼字?”
“嗯……”楊堅一看,“‘季’字如果把頭一去,這不是個‘李‘字嗎?”
“著啊!陛下,依照這個童謠上麵所說的,想要動搖大隋江山的、想要造反當天子的,就是‘季無頭’一個姓李之人呐!”
“哦……”文帝點點頭,“言之有理,哎呀!”他一拍腦門,怎麼?機靈一下子想起來了。自己前幾天做的夢不有十八個孩子跑到自己身上,揪自己胡子,把自己當馬騎嗎?十八子、十八子,加在一起不也是個‘李’字嗎?哎喲!這兩下印證了。莫非上天給我預警,有個姓李之人在背地正蠢蠢欲動,要動搖我大隋江山不成?“愛卿,如果是這樣,朕又當如何處置呢?”
“陛下,這很簡單呀。既然上天預警,那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大丈夫臨大事要當機立斷,所謂當斷不斷,必留後患!請陛下刷道旨意,把天下姓李之人斬儘誅絕,這樣以除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