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七年春三月十七,秦軍渡洧水,破新鄭,儘收韓地。
韓王挾王族公卿,出新鄭乞降。
……
新鄭城外,陽光照耀大地,內史騰身披重甲,站在高大威武的戎車之上,他身姿挺拔如鬆,眼神銳利如鷹,意氣風發地緊盯著那扇新鄭的城門。
隨著一陣沉悶的響聲,厚重的城門緩緩打開,仿佛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一群人影從城中走出,為首之人正是韓王安。此刻的這位韓國大王赤裸著上身,雙手被緊緊反綁在背後,口中含著一塊晶瑩剔透的美玉,臉上滿是無儘的悲痛和絕望。而跟在韓安身後的王族公卿們也都身穿著簡陋的喪服,神情哀傷,泣不成聲。
玉璧乃是上古時期用來祭祀上天的神物,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如今,韓王安卻要將這等珍貴之物獻給敵人,表示出自己甘願屈服、乞求和平的態度。這一舉動不僅象征著他個人的恥辱,更意味著整個韓國國運的衰落與轉折——國家天命已然旁落他人!
看著韓王安跪倒在滿地塵土之中,內史騰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眼前的場景讓他感到一陣恍惚,仿佛時間都在此刻凝固。許久之後,他才回過神來,緩緩從戎車上走下,腳步沉重而堅定。走到近前,內史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摘下了韓王安口中的玉璧,然後轉過身去,將其遞給了身後的禮官。
“亡國之君韓安,特向秦王乞降,懇請秦王寬厚仁慈,善待我韓地子民!”韓王安用顫抖的聲音說道,說完便將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
這位韓國至高無上的王,在這一刻徹底的墜入了塵埃。
內史騰一臉肅穆,神情凝重地說道“韓地入秦,自是我秦國疆土,其民亦為我秦人,我王自會善待之!”
話音剛落,內史騰便親自解開了韓王安被捆綁的雙手,這意味著作為勝利者的秦國給予了失敗者韓王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韓王安,不,此刻應當稱他為韓安,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他緩緩地從丞相張平手中接過那枚象征著韓王地位的銅印。
這枚銅印本應是他最為熟悉的物件,但在此刻,它卻變得如同泰山一般沉重,韓安嘗試了好幾次,始終無法將其穩穩地托起。
內史騰實在看不下去了,他伸手抓住韓安的手,用力一拽,順勢將韓王大印連同托盤一並搶奪過來,並高舉過頭,高聲呼喊道“從今天起,韓國徹底滅亡了!”
“大秦萬年!”
秦軍三萬將士異口同聲地高呼,聲音響徹雲霄,氣勢磅礴。
韓安與眾多公卿目睹此景,內心悲痛萬分,終於再也無法克製自己的情緒,紛紛放聲大哭起來。
……
新鄭城內,震耳欲聾的呼喊聲此起彼伏,那是來自城外如狼似虎般秦軍發出的吼聲。這些聲音像一把把利刃,無情地穿透城牆,直刺每個新鄭百姓的心臟。
在這片喧囂聲中,有個頭戴鬥笠、麵容白皙的年輕人停下了腳步,眼神中燃燒著熊熊怒火和無儘的仇恨。因為就在今天,他失去了自己的國家,成為了一名亡國之民。
“少主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輕聲呼喚著這個年輕人。他深知眼前這位少主人內心深處的痛苦與不甘,但眼下形勢危急,容不得他們過多感傷。
年輕人如夢初醒,強壓下心頭的憤恨與無奈。他明白,留在這裡隻有死路一條,必須儘快逃離新鄭。
“秦軍尚未進城,此刻正是出城的最佳時機。若是再拖延下去,恐怕我們都將難以脫身。”
“家老所言極是,是良一時糊塗了。事不宜遲,咱們立刻動身吧……”說罷,年輕人帶領眾人匆忙趕往新鄭南門。
由於南門並非秦軍進攻的主要方向,選擇從此處出城,遭遇阻礙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些。
此時的新鄭城內早已亂作一團,那些平日裡養尊處優、位高權重的達官顯貴們,如今也顧不得體麵,紛紛換上粗布衣裳,背負著沉甸甸的金銀細軟,拚命想要逃離這座即將淪陷的王城。
多年來,新鄭人民一直沉醉於虛假的繁榮美夢之中,對外界的威脅視而不見。如今殘酷的現實擺在麵前,他們才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