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慫了。
論兵力,燕國以常規手段調動的兵力就比代國舉國之力能調動的兵力更多三倍以上。
論糧草,燕國各糧倉的存糧至少在代國的七倍以上。
戰爭的兩大要素,燕國都占上風,但燕王喜依舊慫了。
因為燕王喜主導的每一場戰爭,燕國的錢糧兵力都明顯占據上風,但最終卻都以慘敗告終!
一次又一次的慘敗,一次又一次的割土求和已經讓燕王喜沒了青年時的雄心壯誌,隻敢趁彆國頹勢之際發起偷襲。
趙普的語氣若是軟和一些,燕王喜可能還會對代國躍躍欲試。
但如今趙普這強硬、甚至可以說是迫不及待要開戰的姿態,反倒是讓燕王喜根本不敢與代國正麵開戰!
麵對趙普那瘋狂的目光,燕王喜心裡一慌,以更加瘋狂的聲音怒聲爆喝“都給寡人住口!”
“代國乃是我大燕的盟友。”
“我大燕豈能背棄盟約,發兵攻代!”
“再敢言說攻代者,逐出朝堂!”
燕王喜這突如其來的暴怒,喝的騎咆等人有些懵逼。
大王您竟然會在意盟約了?
真稀奇!
燕王喜長身而起,拾級而下,走到趙普麵前拱手一禮“群臣所諫,非是寡人所思。”
“我大燕竟會有朝臣妄圖勸諫寡人發兵攻代,寡人代臣子向代國致歉。”
這一禮,不是對趙普,而是對代國。
所以趙普趕忙側身避讓,又迅速拱手一禮“燕國群臣自是以燕國利益為先。”
“諸國朝中都會有不同的聲音,如此方才能助一國昌盛,我王必不會怪罪。”
頓了頓,趙普聲音轉沉“隻是,外臣諫燕王明辨當下局勢。”
“當今天下,秦國已具備橫掃三國之力。”
“滅趙之後,秦長安君更是明言‘赤天已死,玄天當立’,可見秦國取周而代之心極其堅決。”
“代、燕、齊三國早已是唇亡齒寒,一旦一著不慎,便會山河破碎、社稷不存!”
“外臣以為,為今之計,一切雜念都當暫且擱置。”
“代、燕、齊三國唯有全力以赴、傾力合作、彆無猜忌方才能抗秦之兵鋒,為我三國求一線生機!”
“這一戰,不隻是為了代國,同樣也是為了燕、齊二國,更是為了大周天下啊!”
這番話,趙普說的格外誠懇。
當今天下處於一個極其微妙的階段。
雖然秦國疆域暴漲,但秦國尚未消化這些年打下的戰果,新附之民普遍沒有歸心,更沒有經曆過大秦的義務兵製度,很多新附之民的作戰素養都不過爾爾。
集合代、燕、齊三國的全部力量還是能和秦國正麵開戰的,甚至有機會從秦國臃腫的身軀內尋得裂隙,崩解秦國!
但,這已是三國最後的機會,更是唯有全力以赴才能抓住的機會!
趙普隻希望燕王喜能明白這個道理,在這關鍵時刻放下私心,傾力一戰!
燕王喜沉吟許久後,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趙行人所言,有理。”
“隻是茲事體大,我大燕當細細商討。”
“趙行人可先回行舍休息,待到我大燕商討妥當後,再召趙行人入朝答話!”
趙普眼中流露出濃濃失望,卻也不得不拱手一禮“唯!”
邁步離開武陽殿,趙普仰頭望天,遺憾長歎“燕國,真鼠輩也!”
“直至本官離去,竟無一人言說欲拜武安君為相!”
燕王喜、騎咆等人糾結於燕國兵力交給代國掌控,意味著代國將燕國視作附屬國。
但此舉難道沒有解法嗎?
隻要燕國拜李牧為燕國相邦,附屬國之說便可迎刃而解!
然而直到趙普離開武陽殿,卻無一名臣子上諫此策。
由此已足可見燕國君臣的心裡在想些什麼!
趙普很想笑。
但想到當今天下的局勢,趙普卻又笑不出來。
站在武陽殿外良久過後,趙普才終於邁開腳步,對隨行人員低聲吩咐“速將今日之事儘數上稟朝中。”
“上稟大王曰燕不可信!”
與此同時。
武陽殿。
目送趙普離開之後,燕王喜也沉默了許久許久,方才緩聲喃喃“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而今我大燕,究竟是怎麼了!”
“我大燕何至於被天下諸國以為是無信無義之輩啊!”
燕國群臣眼觀鼻、鼻觀心,沉默無言。
在燕王喜登基之前,燕國還是和燕人一般慷慨仗義的。
在將渠和燕太子丹陸續亡故之前,燕國朝堂雖然已經開始蠅營狗苟、不被彆國信任,但卻也還是有一股慷慨仗義之氣、幾個慷慨仗義之人在撐著場麵。
而今燕國完全不被盟國信任的根本問題,難道不正是發出這個疑問的燕王喜本人嗎!
一片無言間,燕王喜緩步走回高台,重新落座,沉聲發問“諸位愛卿如何看待此戰?”
騎咆上前一步,沉聲道“啟稟大王,臣以為,此番聯軍,我大燕不得不出戰,且必須全力以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秦國壯大之勢已難擋,唯有三國齊心方才能抗秦之力!”
“臣諫,此戰不考慮得失代價,不惜一切隻求擊潰秦國侵吞之勢。”
“如此,方才能為我大燕爭取到轉圜之機!”
麵對趙普時,騎咆一口一個開戰。
但那隻是出於談判的考量以及對趙普施壓而已。
而今武陽殿內僅剩燕國君臣,騎咆便也不吝坦言燕國所麵對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