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十月初七日立冬這一天,農民軍於山西省陵川縣九峰山隆重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
出席此次會議的掌盤子有以下列位。
盟主“鐵將”王鐵。
副盟主闖王高迎祥。
王鐵派係的有“革裡眼”賀一龍、“掃地王”張一川、“混天星”慧登相、“混十萬”馬進忠、“花關索”王光恩。
這其中王光恩在去年九、十月間因為糧食問題從府穀跑路沒有隨大軍東渡黃河,所以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一直在陝西活動。
但這家夥也不傻,聽說陝西入晉援剿的官軍回陝之後,果斷從神木東渡黃河入晉,於上月底抵達陵川縣再次投靠王鐵,並於十月初參加會盟。
高迎祥派係有“過天星”張天琳、“黨家”黨守素、“整齊王”張胖子(此名疑似非真名)、“大天王”高見、“一字王”劉小山。
王嘉胤餘部及其派係有“西營八大王”張獻忠、“黃鶯”劉虎山、“七條龍”李安、“闖踏天”劉國能、“射踏天”李萬慶、“闖天王”高應登、“改世王”許可變、“老曹操”羅汝才。
張存孟餘部有“八隊闖將”李自成、“三隊蠍子塊”拓養坤、“五隊老張飛”張文朝、“六隊亂世王”郭應聘、“二隊李晉王”李友(此為二代李晉王,第一代李晉王死在了雙湖峪)。
“滿天星”高汝利(此為張存孟本隊殘部)、“一隊眼錢兒”吳汝義(此與李晉王一樣皆為二代)、“四隊刑管隊”(姓名不詳,未隨黑煞神李茂春投降的四隊餘部。)
老回回小團體成員有“老回回”馬守應(二代)、“左金王”賀錦、“亂世王”藺養成、“改世王”劉希堯。
這老回回的小團體就是日後“革左五營”的雛形,不過作為革左五營的頭目革裡眼賀一龍現在是王鐵的小弟,這個曆史上的義軍小聯盟恐怕便會是以另一種方式出現。
山西本地幫派有“一盞燈”張有義(活躍在晉南平陽府)、“豹五”王之臣(活躍在晉中太原一帶)、“鄉裡人”劉浩然(活躍在晉東南澤州一帶)、“活地草”劉宗漢(活躍在晉南滁州府一帶。)
總共加起來包括王鐵在內一共是三十六營義軍掌盤子,在這義軍三十營中有幾個是外號重了的,這在明末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畢竟那年頭又沒有id注冊機製重號是很正常的。
這農民軍一路過來老打敗仗,作為義軍的掌盤子相比於下麵的大頭兵陣亡率要高的多,所以義軍內部換掌盤子不是件稀奇的事,總不能換一個掌盤子就換一個外號吧?!
這前任掌盤子好不容易把招牌打出去了,在繼任者換一個商標誰認你?!
還有就是這些掌盤子的外號也未必是他們用的第一個馬甲,有很多是繼承前人的,這種做法主要是繼承者資曆威望不足需要借前人勢才這樣乾的。
此次義軍會盟也算是完整的複刻了曆史上的一幕,本來主持會盟的是“紫金梁”王自用,不過現在換成了“鐵將”王鐵。
總的來說沒什麼太大的變化,人還是那些人,麵對的形勢還是那個形勢,曆史的軌跡在被王鐵這個穿越者乾預過一次後,又莫名其妙的修正了過來。
陵川縣,九峰山下。
會盟的地點還是在幾天前吃席的那個村子,並且還是那個村口的打穀場上,不過今天沒有在帳篷裡麵開會,而是露天開會。
現在已經入冬了,雖然現在才十月份但是有的身體不好的棉襖都已經穿上了,而今天正好也是風和日麗,既沒有刮大風也不是陰天,而是一個大太陽,所以王鐵乾脆就不支帳篷就露天開會曬曬太陽。
鐵營在打穀場上築起了一座高台,這座高台也就是農村唱戲的時候搭的那種台子,不過今天也確實是王鐵他們在台上“唱戲”其他的人在下麵看。
這座高台高度大概也就一米多,寬度101novel.comx101novel.com米的一個正方形台上,之所以搭的這麼小,主要是上麵坐的人也不多,就這三十六營的掌盤子,在台下的則是各路義軍中的中高層軍官以及來看戲的吃瓜群眾。
彆小瞧這些“吃瓜群眾”,這些可都是陵川縣一些有頭有臉的秀才和童生,甚至還有澤州那邊慕名而來的讀書人,在會盟之前鐵營已經將消息散布了出去,所以這些人才能遇到這種“盛況”。
這明代的讀書人多有寫“評書”、“戲文”的傳統,但凡科場不順,不能靠當官掙錢的,也就靠寫這些東西來掙兩個錢貼補家用。
而如今這麼好的一個創作素材他們沒有道理不來實地觀摩,而王鐵他們也是樂見其成,這些人將他們的“光輝事跡”寫成“評書”、“戲文”傳播出去也算是給他們打廣告。
如此一來簡直就是兩全其美皆大歡喜,真正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王鐵他們這些綠林好漢得到了“名聲”的傳播,而這些窮秀才讀書人得到了銀子,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座高台的方向是坐北朝南,王鐵的帥座是一張太師椅,椅子上麵鋪著一張鐵營的弟兄連夜進山裡打的一隻金錢豹,之所以不打老虎主要是太行山裡好像沒有老虎,隻有金錢豹,所以也就湊活著用一用。
王鐵的帥座背靠北邊麵朝南邊,其他三十五營掌盤子則是按照實力大小排座次分列在左右東西兩邊。從台下往上看,一眼就能看出來誰是老大誰是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