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府城鎮的駐防巡檢司巡檢上到城門樓子上見了張道濬,這巡檢司的巡檢也是世襲職務,雙方都是附近的地頭蛇,所以也都互相認識對方。
於是巡檢便將張道濬放進城中,張道濬進城之後進行了一番補給,然後以張家名義向附近的漁戶借了十幾艘快板,直接就在沁水河中劃著船順流而下往沁水縣而去。
如今已經是二月份,此時沁水河開始漲水,而且又是順著水流往南劃,雖然府城鎮距離竇莊堡寨還有一百多裡地,但這張道濬硬是劃著船劃了幾個時辰在天黑的時候抵達了竇莊堡寨。
而就在張道濬劃船跑路一個時辰後,周兵帶著一群賊寇跟著張道濬的後麵翻過黃花嶺抵達了沁水河邊,一路殺向了府城鎮。
府城鎮的守備巡檢司猝不及防之下直接就將城鎮給丟了,不過周兵也並未在城中大肆劫掠,隻是敲詐幾家富戶的錢糧而已,並且還給那些窮苦百姓分了不少的糧食。
周兵此次進山搜剿張道濬能夠不在茫茫深山裡迷路,還還能追著張道濬不放,靠的就是和本土居民以及那些流民搞好關係。
每到一地周兵都拿出糧食來接濟村子裡的窮苦百姓,並且嚴格約束軍紀敢有擾民者一律斬首!所以這山裡的老百姓都幫周兵這群賊寇,不幫在山裡搶劫的張道濬,這才將張道濬攆的像狗一樣到處亂竄。
經過這次追擊之後,周兵才明白為什麼王鐵要讓他們要注意約束軍紀,對那些泥腿子要能幫就幫。
以前他還隻是認為王鐵在那裡裝逼而已,現在他才終於知道這些泥腿子的作用有多大,可以說沒有這群泥腿子他們彆說追著張道濬不放,可能直接就在山中迷路出不來。
但終究還是沒有抓到張道濬,畢竟這家夥是附近的地頭蛇,即使有地方上的村民幫忙也難以抓住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家夥逃回了沁水縣。
不過周兵也沒有氣餒,準備繼續往南追擊張道濬。
浮山縣,冀氏鎮。
這冀氏鎮在府城鎮以南三十多裡處,是太嶽山區沁水河河穀中的一處集鎮,在山西山中的集鎮村莊也基本上都是在兩山之間的河穀和山穀之中,這冀氏鎮便是西有青鬆嶺東有玉皇嶺。
周兵率領老本兵和孔尚興部追擊張道濬至府城鎮後稍做停留便繼續向南追擊,發現實在是不可能追上張道濬,於是便停在了冀氏鎮,然後給還在太嶽山中的周智部和胡正聰部傳令,讓他們兩部來冀氏鎮與他會兵。
兩部在接到命令後便部隊集結趕往冀氏鎮與周兵會合,趕到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這彆看周兵追著張道濬不放,但胡正聰和周智卻是沒有和周兵配合好,幾次差點合圍張道濬都讓他給逃了。這個中原因第一是不是即時通訊溝通,但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在裡麵。
周兵帶兵到了冀氏鎮後並沒有搶占老百姓的房子休息駐營,而是在冀氏鎮以南青鬆嶺的山腳下駐營,其他兩部來了也是在此地駐營。
左營,中軍大帳。
此時大帳內周兵就如同王鐵一般,高坐在大帳的帥案後麵,身邊則是站著張良善,兩邊分列著左營的一眾軍官,管隊以上的軍官基本上都來了,按照級彆高低和資曆深淺排位站好。
這幅場景就如同王鐵開軍事會議的時候一樣,不過上麵坐著的人換成了周兵,下麵站著的人換成了一眾中下級軍官。
這也不是什麼僭越,畢竟周兵是一營之主,該有的威儀還是得有,下麵那些千把總回到自己部隊中也是一樣的威風。
周兵坐在帥案後麵眼神審視的看著下麵站成兩排中下級軍官,而下麵的一眾軍官的眼神都不敢與他直視,隻能低著頭看著他的腦袋以下的地方。
這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讓周兵心裡非常的爽非常的暢快,頗有一種一朝權在手那便當肆吾欲的感覺。
此時的周兵才感覺到為什麼王鐵喜歡開會,因為這種讓他們臣服的感覺實在是太他媽的爽了!
周兵雖然在這種手握權力的感覺中非常的爽,但今天開會的原因讓他很不爽!因為張道濬跑了!他攆了這麼久的張道濬居然就這麼跑了!這讓他非常的生氣!
啪!~
於是周兵在瞪著大夥們看了一圈後便一拍桌子!
這啪的一聲響把大夥們都給驚了一下,因為他們也知道為什麼周兵如此的生氣,所以一個個的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惹得周兵生氣。
彆看周兵平時非常的愛護手下的弟兄,有事能扛的都給他們扛,有好處那是能分的基本上都分了,說一句“愛兵如子”也差不離。
但是這有“父”一般“慈”但也有“父”一般的“嚴”,周兵發起火來訓斥打罵下麵的弟兄那也跟父親打兒子差不多。
並且都是自己動手,從來不像王鐵那樣表麵笑嗬嗬的然後背後讓人去出手整人,所以他手下的弟兄對周兵那是既敬又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