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五年的十一月份,石柱營的主將馬張鳳儀被鐵營擊斃在山東省濟南府齊東縣的潘家莊。
周兵擊斃張鳳儀之後她所率的家丁便瞬間大亂,有拚死力戰要為主人報仇的,但也有跪地投降想要保住性命的。
隨後潘家莊的戰鬥也就很快結束了,雖然大部分的石柱營家丁被殺被俘,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衝出了包圍圈,張鳳儀的那個家丁隊長張容也被俘虜了。
此次齊東縣戰役鐵營擊殺的石柱營官兵總共有九百多人俘虜有兩百多人,俘殺加到一塊差不多有石柱營一半的兵力。
石柱營的另一個主將馬士鱗逃到商河縣開始收攏潰兵清點人數,家丁還剩下兩百四五十號人,差不多死了一半,營兵還有六百多人,被殺被俘失蹤加一塊有一千四百多號人。
此戰過後,出川援剿的石柱營算是徹底的喪失了戰鬥力,於是馬士鱗便向朝廷上書請求回川休整,兵部同意馬士鱗的請求允其回川。
鐵營抓到的這批石柱營俘虜大部分都不願意跟著鐵營做賊,王鐵也就隻好把他們的手指砍掉兩根然後放掉。
這石柱營的兵不比普通的營兵,一般官軍的營兵不願意入夥的嚇唬一下強行拉他們入夥不是問題。但這幫石柱土司治下的土兵與土司的人身依附關係太強,強拉他們入夥相反還是顆定時炸彈。
所以鐵營也隻能將他們廢了之後給放掉,這不殺俘虜是鐵營一貫的傳統。
對於張鳳儀屍體的處置王鐵乾的也比較厚道,讓那群被砍掉手指的俘虜帶著張鳳儀的屍體回到四川,這樣一來的話這群俘虜也不至於會因為主將的屍體沒有搶回來而遭到頂格處罰!
在曆代軍隊中有這麼一個傳統,那就是主將的親兵如果沒有保護好主將安全的話,是會受到一定的處罰,但是如果親兵能夠搶回主將的屍體則是能夠免除一定的處罰,如果連屍體都搶不回來的話那回去就是等死。
張鳳儀被鐵營擊斃之後在山東乃至畿南豫北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雖說這自崇禎元年以來官軍上到副將下到都司這一級的將領被殺著不計其數,但是這張鳳儀的死則是比過去官軍被擊斃的將領熱度要高得多。
這倒也並不是張鳳儀比他們的強的多,而是這石柱“白杆兵”的熱度本身在當下就非常的高,當年渾河一戰石柱兵正麵硬剛韃子不落下風,己巳之變收複四城之戰又立新功,至今都為朝廷和民間傳唱。
而如今居然有一部石柱兵在山東境內內線作戰,被一夥名不傳經傳且一向視作烏合之眾的流寇給乾掉,就是這種強烈的反差感才引起朝堂到民間的爭論。
當然,這主要是石柱“白杆兵”被朝堂和民間的輿論拔高到了不屬於他們應有的高度,不管是十幾年前的渾河之戰還是幾年前四城之戰,白杆兵雖然都立下了赫赫戰功,但那也並非白杆兵一部之力,是多股明軍之間互相配合才取得的戰績。
但是明朝為了樹立一個抗擊韃子的英雄典範以此來拾回那被韃子打的稀碎的軍心民心,所以便發動輿論機器為白杆兵造勢,將白杆兵吹成了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無敵之師。
張鳳儀所率出川援剿的石柱兵大概率應該不是白杆兵的精銳,這一點從石柱營在登萊鎮壓孔有德便可以看的出來,雖然沒見有關於石柱營吃叛軍敗仗記錄,但也沒見有打勝仗立功的傳聞。
所以張鳳儀所率石柱營應該隻是在登萊戰場打醬油的一個角色,這才會被朱大典調回來援救濟南府。
這張鳳儀可能也是被外界吹噓白杆兵戰鬥力天下無敵的輿論宣傳話術給騙了,這就屬於是在騙兄弟的同時把自己給騙了的典範。
世人都傳唱她的白杆兵天下無敵,結果她就真的因為石柱兵天下無敵,於是便一拍腦袋孤軍深入結果中了流寇的奸計,最終慘敗齊東縣命喪潘家莊。
從這也可以看的出來,做人做事還是腳踏實地的好,不要動不動的就是“贏”,你“贏贏贏”贏多了,最後整個人都“贏”麻了,“麻”了之後那就是輸光光!
張鳳儀在這方麵就是一個典範,平日裡外人見她莫不是誇讚她如何的“巾幗英雄”、“女中豪傑”,這一人誇她她還沒什麼感覺,十人誇她百人誇她那她就真的信了。
還就真以為她和她婆母一樣是一位智勇雙全百戰百勝的女將軍,以至於最後忘乎所以藐視天下英雄,最終落得一個兵敗身死覆軍死將的結局。
這馬士鱗所率石柱營殘部回川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再次出川,石柱土司的真正主力也沒有出川剿賊,因為在西南地區也不太平。
崇禎三年西南四省總督朱燮元在鎮壓了“奢安之亂”後緊接著在崇禎四年又爆發了“沙普之亂”,這場土司叛亂前後斷斷續續綿延時間長達十幾年,直到大西軍進入西南地區後才算是徹底的平定下去。
也正是因為出於鎮壓西南地區叛亂土司的需求,石柱土司的主力也就一直留在四川鎮壓叛亂,終崇禎一朝其主力並未出過四川,僅偶爾派出偏師到湖廣地區助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俗話說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再加上義軍細作有意推波助瀾,所以石柱營在齊東縣被擊潰張鳳儀被殺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山東半島。
川軍總兵鄧杞部在行進到距離濟南府城還有一百五十裡地左右的淄川縣時,得到這個消息便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前進。
密雲副將牟文綬在距離濟南府城還有兩百裡左右的青州府臨淄縣也停了下來,至於那在後麵慢慢吞吞才剛進入青州府的義勇總兵劉澤清得到這個消息後那就直接原路返回去登萊。
這不管是鄧杞還是牟文綬、劉澤清都知道,賊寇既然有擊潰石柱營的本事,那就肯定有打敗他們的力量。
雖說這濟南府附近所謂“幾十萬”流寇其中多為濫竽充數的饑民流民,但是這好漢也架不住人多啊,單獨拎出一部賊寇來他們肯定是不懼的,那怕是鐵營他們也都敢上去敢上一仗。
但一想到這十幾營賊寇帶著“幾十萬”饑民一擁而上圍攻他們的場麵他們就頭皮發麻,這鎮壓登萊叛軍的時候他們就嘗到了遼東難民的人海戰術,所以這鄧杞、牟文綬、劉澤清便都不敢去招惹這幫賊寇。
隻得給在登萊督戰的監軍太監高起潛去信,說這流寇勢大請他速派關門鐵騎前來夾剿,也隻有騎兵部隊才能對付流寇的人海戰術,在騎兵的衝擊之下再多的流寇也會被騎兵的鐵蹄踐踏成肉泥。
而他們這前來支援濟南的官軍中就隻有鄧杞部有一兩百騎兵部隊,其他三部均無騎兵,所以要想對付這幫流寇隻有請關寧軍的大規模成建製騎兵出手。
這高起潛收到這三個家夥的求援信後也沒有搭理他們,因為此時圍城正是到了關鍵時刻。
盧九德偵知那耿仲明準備棄城逃往海上,這個時候他要是調走關寧軍鬆動包圍網的話,萬一那耿仲明見還能抵擋一陣不走了怎麼辦?!
如今這關寧軍上上下下就等著耿仲明逃亡海上,然後無傷收複登州,獲取這恢複之功,這個時候即使高起潛願意調兵前去支援,那群關寧軍的軍頭恐怕也有意見。
所以高起潛給這三個家夥去信,督促他們迅速出兵進剿解濟南之圍。這三個家夥見高起潛不派關寧軍助剿不說還命他們到前麵去送,於是這三個家夥也就直接躺平了,既不進剿賊寇解濟南之圍也不從濟南府附近撤退。
這樣一來使得山東的局勢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擊斃張鳳儀後不久義軍的探馬和細作就偵查到了這三部來援官軍的位置。
由於這三部官軍隔著的位置與義軍主力所在位置隔的不遠不近,所以讓王鐵他們非常的忌憚,這樣一來就導致義軍必須分出相當大一部分的力量來防備著三部官軍的突襲,所以圍攻濟南府的力量遭到了削弱,使得城內的守軍得以有喘息的機會。
雖然主觀上來講這三部官兵援軍並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舉動,但是從客觀上來看的確牽著了義軍的精力使得濟南府城得以保全。
這就典型的屬於是壞心辦了好事,這比那石柱營孤軍冒進去送人頭強得太多了,充分的說明了越做越錯不做不錯的這個道理。
當然,鐵營和其他義軍一開始就沒打算攻下濟南府,自從濟南圍城到現在各營均未派出主力去攻城,一直都是拿出錢糧來招募饑民流民以及土匪去攻城,偶爾派出部隊去練練手而已。
這濟南府內雖然隻有朱大典的撫標營一部營兵,但是城中的衛所兵足有兩三個衛不缺填線的部隊,且城中糧草充足不懼賊寇長時間圍困。
所以流寇要想打下濟南府那肯定是要大出血的,這種蠢事各路義軍首領肯定是不乾的。所以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義軍對濟南府都隻是圍而不攻,看看地方局勢的變化然後決定是繼續留在山東還是去往畿南或者是豫北地區流動作戰。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